<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廣告

廣告

與病毒共存「重要拼圖」 常規血清抗體調查明年上路

記者|林昆慶、林煜哲

捲起衣袖、捐出熱血,未來這一袋袋血清檢體,將成為疾管署常規監測疫情的研究目標。指揮中心透露,未來將每週抽樣捐血人的血清,去檢測抗體的變化,藉此監測疫情的動態變化,最快明年1月或第一季就有機會上路。

疫情降溫,學者建議建立廣泛血清調查報告,藉此監測不同變異株下黑數存在的比例,但關鍵在討論「新冠常態化」後,疫苗該怎麼打?聯醫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科醫師姜冠宇:「像美國60歲以上的老人,有2分之1的機會即便打完3劑、4劑,依然是沒有抗體發生。透過這樣的調查把他發現出來,在一個社區的抽樣裡面去看,這樣還滿值得。」

疾管署過去曾做過2次類似的血清抗體調查,第一次針對2021年4-7月,5,000支捐血人血清做檢測、陽性率0.02%,藉此推斷社區「沒有存在」大量黑數;第二次抽樣到3萬6,000支,除了監測疫情,第一劑此時也打了近9成,數據也能提供制定疫苗施打策略。姜冠宇:「其實新冠疫苗的研發還沒有結束,雖然說我們已經發展到二價疫苗,但那也只是在防重症的目的而已。還在研發中的疫苗,也都是每個企圖著重在於說,能不能去抗感染。」

台大醫師謝思民說,對新冠疫苗的未來展望就是不用再打疫苗,但各國專家沒那麼樂觀,頂多讓新冠疫苗變「常態疫苗」,打多久?怎麼打?那些族群要打?血清抗體調查報告將是最後一塊拼圖。

「鏡新聞」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

更新時間 2022.12.05 14:37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