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廣告

廣告

美食作家兒罕見腦癌逝世 國內無有效藥物治療

記者|甘媄心、洪偉韜

緊緊把孩子抱在懷中,美食作家便當夫人在臉書上心痛發文,因為4歲的寶貝兒子,敵不過罕見腦癌,22日逝世。今年1月,便當夫人兒子晨翔,因為出現嘔吐症狀到北榮就醫,發現腦部罹患罕見疾病「瀰漫性內生性腦幹膠質」,後來慢慢出現臉部僵硬等狀況。

到了7月,還一度出現心跳每分鐘剩50下,腫瘤後來繼續往脊髓擴散,8月22日因病離世。半年間父母極力爭取去美國做臨床試驗,遠赴德國取藥,但依然回天乏術。

林口長庚醫院腦腫瘤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盧郁仁:「大概在10年前有得過這個病,就是照大人腦瘤的方法去治療,但是大部分病人就是要死亡啦,1年內大概都會過世,所以這10年來整個治療的方向,就是轉向以修飾這個(基因)H3K27,希望把這個突變(基因)修飾回來,去開發新的小分子藥物。」

所謂的DIPG(彌漫性內生性腦幹膠質),是腦瘤中最惡性的一種,主因是基因突變,好發於兒童、青少年,占兒童腦腫瘤病症10到15%,國內1年約有10位罹患,可能症狀包含肢體癱瘓、眼歪嘴斜等,當中約有90%孩童會在2年內逝世,5年內的存活率剩不到1%,目前台灣無藥可用。

盧郁仁:「後續的部分,那我們膠質瘤的治療主要就3個方向,手術、放療跟化學治療,化療包括標靶(治療)。全世界重要藥廠都是在北美進行DIPG病人的臨床實驗,畢竟1年是有接近300個病人。」

目前國際上美國都還在做臨床實驗,醫師解釋,目前只能透過手術、放射治療等方式延長患者生命。國內病例少,醫界目前還在努力,爭取更多DIPG相關藥物。

「鏡新聞」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

更新時間 2022.08.26 14:56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