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今年各家銀行不管在發卡或者回饋上,各顯奇招,相對小而美的電子支付業者自然感受到競爭壓縮下的寒意。(示意圖)

小蝦米對上大鯨魚? 銀行信用卡競爭猛 電支業者生存受壓縮

記者|鏡週刊

傳統銀行與電子支付是共存?還是搶利?在有限資源卻要增加最大化效益的情況下,銀行信用卡不管發卡或者回饋,毫不手軟,而消費者也買單。「今年首檔周年慶以銀行刷卡回饋最為奏效;而許多銀行今年回饋之大迥異以往,」微風集團創意行銷部資深協理王玉文觀察。

望向邁入成熟期的電子支付市場,儘管也切入各場域提供回饋,從各家百貨公司周年慶折扣單可見,舉凡街口支付、一卡通、悠遊付、全盈付等電子支付業者也提供相等消費回饋。但一位電支付龍頭就直言,「打『回饋』戰」補貼大,其實是虧錢在做生意。」

金管會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非現金支付的筆數達83億筆,提前兩年達到2026年預定80億筆目標,金額達8.3兆元,距離2026年目標10兆元,達成率超過八成。上述數據可見民眾對於使用電子支付普及率接受度是提高的,50元甚至1元也「嗶」的消費情況實際發生在現實場景。

但不諱言,在銀行大張旗鼓下,自然壓縮電子支付生存空間,包括衝擊到品牌的黏著度。一位Z世代消費者就說,「哪家便宜哪家走,現在電子支付那麼多。」一來一往之間,就電子支付業者而言,在感受到生存空間寒意下,只能不停地另闢蹊徑找活路;而同時思考如何與銀行業既合作又競爭中激盪新花樣,也是一道課題。

相關文章

三商美邦雙龍搶珠 玉山金「意外」搶親成功?

搶進普發萬元現金紅利 北富銀開出金融業加碼回饋第一槍

「海角36億元」消失案! 律師團證實:36億元價格是胡亦嘉親自開的

更新時間 2025.10.26 15:4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