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幾乎是從零到有,從風場的事前規劃、設計,執照許可的申請,銀行的融資,到風場的施工與運維,一關闖過一關,為世界各國貢獻太陽光電、陸域風電及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許乃文自豪地說,並且進一步指出,CIP背後有許多壽險公司、退休基金、國家主權基金等等的支持,所以才能夠成就在綠能領域的成就。
近年CIP在台灣陸續獨自拿下3座離岸風電風場的開發許可,同時與中鋼合作開發中能風場。許乃文表示,目前台灣400多支在運轉的風機,約有93之是由CIP所打造,彰顯CIP在台灣淨零轉型過程中的具體貢獻。
除了已經完工的風場,CIP目前正積極為台灣建設渢妙一號風場。許乃文表示,位於台中外海、耗資近1400億新台幣的渢妙一號風場,是台灣能源轉型非常具備指標性的風場之一,因而受到不少來自於政府的勉勵。
話鋒一轉,針對離岸風電費率的問題,許乃文表示,台灣離岸風電已經揮別躉購費率的年代,進入企業購售電合約(CPPA)的時代,渢妙一號風場的綠電全都直接賣給對綠電有需求的用電大戶,並沒有增加民眾的電費負擔。不單如此,在RE100等規範之下,我們(CIP)還讓客戶的產品得以順利賣到歐洲等地,成就了台灣的經濟成長。
因為政策補貼,台灣的工業用電電價長期低於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但未來這樣的情況可能會改變。許乃文分析,CIP與台灣幾家優秀的企業,包括聯電、聯發科、中美晶、台灣大哥大、遠傳等,分別簽署了CPPA,就連Google在台灣目前唯一買的離岸風電,也是跟CIP買。很多人心中可能會納悶,這些廠商為什麼會用比目前工業用電電價更高的價格跟CIP採購綠電。其實,除了減碳因素之外,這些廠商算盤撥得很精。
許乃文進一步表示,綠電價格現在看起來雖然貴,但因為30年都維持同樣的價格,所以隨著工業電價持續往上走,將出現死亡交叉(開發商眼中是黃金交叉);屆時,工業用電電價將超越他們跟CIP採購的綠電價格,形成對上述業者成本面有利的局面。
台灣離岸風電的發展在亞太地區,遙遙領先許多國家。許乃文無奈地表示,台灣離岸風電開發商與供應商做得這麼好,成就台灣在亞太地區離岸風電市場的領導地位,讓台灣擠身全球前五名,但竟然常常被罵。其實,台灣民眾應該為台灣在離岸風電的成就感到驕傲,離岸風電不但為台灣淨零轉型帶來具體貢獻,在CIP等外商全力協助下,還造就許多本土離岸風電供應商的崛起,創造了上百個優質的工作機會。
相關文章
零碳永續論壇3/稀土戰開打!童子賢:演變為國與國競爭 可能誘導各國自己開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