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潘禮德參訪中正紀念堂,恰逢三軍儀隊準備前往蔣介石銅像前行禮。

潘禮德專訪4/重演關押政治犯 獄卒拍完片高燒出汗

記者|鏡週刊

加害者返故地 演繹集中營惡夢

「他的身體其實有記憶,他站起來、開始說話,全身都動起來,非常具體,好像記憶從身體裡湧出來一樣。之後他發了高燒,全身出汗,好像有什麼邪惡的東西從體內釋放出來。我給他止痛藥,後來他才能比較自在地跟我說話。」

潘禮德說,拍攝S21集中營時間長達三年,中間經歷許多心理折磨,當鏡頭跟著加害者重演關押場景時,他可以看到囚犯就在牢房的地板上,「我告訴攝影師不要進去,否則會踩到他們的鬼魂,如果踩到,就等於跟加害者站在一起。」S21集中營留下70萬頁的檔案,「有一個加害者說自己從來沒有打過人,有一天,我找到證據,證明他有打過受害者,我給他看了之後,他願意重新講述,我對他說:『你不能說謊,否則我會用鏡頭拍下你說謊的證據。』我認為鬼魂會指導我,亡者很努力阻止加害者說謊。」

赤柬垮台以後,聯合國介入,要求政府保障人權、促進轉型正義,2003年組成赤柬特別法庭,波布掌權期間所犯下的種族滅絕與違反人道等罪行開始被審判。

潘禮徳(右)曾任安潔莉娜.裘莉(左)執導的《他們先殺了我父親:柬埔寨女孩的回憶》製片。(海鵬影業提供)

他說,法院可以審判加害者,但無法挖掘每一個被埋葬在村裡的真相。潘禮德童年所在的集中營,沒有留下任何檔案、相片,「我想要說出當年發生的事,我想要向我的家人致敬,電影對我來說就像替他們建造一座『stèle』。」他拿出手機,用翻譯軟體將這個法文單字翻譯成中文,然後把手機轉過來,上面寫著「碑」。「他們沒有被安葬,什麼都沒有,我想讓大家看到他們是誰。」

在《遺失的映像》(The Missing Picture)中,他取河邊泥土,雕塑成泥偶,像扮家家酒一樣講述在集中營的經歷,以及對家人的情感和想念。當年草草埋葬父母的原址,如今變成一座人工湖泊,周圍種植玉米和南瓜,他則用自己的電影為家人立碑。

創影視檔案館 重建記憶與認同

2008年,潘禮德在金邊市中心創辦波法娜Bophana影視檔案館,波法娜是一位女性政治受難者、性暴力受害者,在遺留下來的照片中,她相貌秀麗,昂首無懼地面對鏡頭—他拍片講述波法娜的故事,也修復保存影像檔案,開放給大眾使用。「赤柬只有4年,可是摧毀了很多東西,比如音樂、舞蹈、電影,最後只剩下幾位藝術家倖存。所以我需要透過檔案重建記憶和歷史,我們收集的不只影像或電影,還有照片、廣播等,對我來說,它關乎身分認同。」

潘禮德(前右2)來台參加人權電影節開幕,前右1為文化部長李遠。

問他當代柬埔寨年輕人怎麼談赤柬歷史?「就像台灣一樣。當孩子問起祖父母或親戚怎麼過世時,他們也不知該怎麼回答。很多人拒絕面對,因為太沉重,倖存者有時候也會因為無法救下親人而感到愧疚,畢竟我們談的不只是殺戮,而是摧毀身分、去人性化等違反人道罪。這時候,電影和檔案能幫助我們恢復姓名和身分,辨認誰是加害者,誰是受害者。」

2014年,赤柬前最高領導人喬森潘、前柬埔寨共產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農謝被控12項違反人道罪成立,判處終身監禁,金邊市立起紀念碑。S21集中營的前負責人康克由則成立8項違反人道罪、5項戰爭罪,並被判處終身監禁。

相關文章

更新時間 2025.10.09 12:2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