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消基會點名3大叫車平台「取消費」制度對消費者不公,呼籲主管機關積極介入處理。(示意圖,Pexels)

不搭車也要被扣錢 消基會點名3大叫車平台「取消費」對消費者不公

記者|鏡週刊

消基會接到消費者反映,叫車時因衛星定位誤差,司機未停靠指定地點,系統會顯示「司機已抵達」,讓乘客在原地苦等,若等待超過5分鐘後司機取消訂單,乘客還須支付「取消費」。也有消費者遇過,司機距離停靠點還有20公尺尚未抵達,叫車APP就已顯示「司機已抵達」並開始計算等候時間。甚至有案例顯示,司機原本告知需要8分鐘才能抵達,卻提前4分鐘到達,且立即開始倒數等候時間,害乘客措手不及難以準時上車。

儘管叫車平台基於交通法規與執法環境,為避免駕駛因長時間停等而受罰,等待時間超過3分鐘就會自動產生取消費,可即便消費者自行取消訂單,也會被扣款,而申訴通常只能透過文字客服,處理缺乏效率。更有平台會要求消費者自行舉證司機未到指定地點,將舉證責任轉嫁給消費者。

消基會比較3大平台取消費規則,觀察到業者普遍採取「短時間等待+固定費用」的模式,乘客遲到就必須付費,但若司機遲到或臨時取消,平台多半僅提供「重新派車」服務,卻無相對應補償措施,相當不公平!

  • Uber:乘客在預約行程後超過3分鐘取消,或司機抵達並等待超過5分鐘取消,乘客需支付取消費40元。
  • yoxi(2025年1月1日起):即時行程若乘客取消或超過3分鐘未上車,需支付40元;預約行程取消則收取80元。
  • Line Taxi:乘客在司機抵達後取消,或司機等候3分鐘未見乘客上車,皆收取40元。若為機場專車,取消費更可能高達300元。

此外,叫車平台的取消費設計涉及多項法律爭議,如《消保法》資訊揭露不足與顯失公平、《民法》權利義務的失衡及損害賠償原則,同時不符合道路交通管理相關法規。

面對不對等的懲罰機制,消基會建議,若叫車碰到爭議,可採4步驟自保:一、保留證據:截圖叫車紀錄、通話內容、扣款通知等,以利申訴。二、善用客服與申訴管道:若認為收費不合理,應向平台申訴,必要時向地方政府消保官或消基會反映。三、選擇資訊透明業者:多比較不同平台的收費規則,選擇資訊揭露清楚、制度較合理的服務。四、即時溝通:如遇司機遲到或定位誤差,應立即透過APP內的「打電話」或「傳訊息」與司機確認,以此保留證據,降低爭議。

相關文章

苗栗父報警卻反遭砍!女兒PO文泣喊「社會病了」 拜託大家幫爸爸集氣

苗栗隨機砍人第一視角畫面曝光!凶嫌挾持女童捅胸 女師奮勇救人

赴美旅遊注意!美國政府停擺 航班恐大亂、安檢大排長龍

更新時間 2025.10.03 15:0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