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懷青投資小檔案
- 出生:1986年
- 現職:上市公司財務長
- 經歷:中國信託法人金融襄理、中國建設銀行法人金融經理、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師
- 學歷:法國里昂第三大學商業金融學程;中央大學財金系、財金所
- 婚姻:已婚,育有1女1子
- 理財心法:
- 自創5311理財法,每月收入50%做為生活費、30%投資、10%進修、10%保險費
- 30%投資以市值型ETF及權值股為主
- 檢視個股財報看重負債比率、毛利率、營業淨利率
「我認為投資就是找一套適合自己的股債配置原則,以不變應萬變,就能長期存活在投資市場上,並賺到合理的利潤。」這是上市公司財務長邱懷青投資15年最大的體悟。
雖然是財務長,熟悉財報、也經常有業內消息,但邱懷青卻腳踏實地靠著買權值股、市值型ETF,將家庭總資產滾超過2,000萬元。不到40歲,她個人年收股利已經破百萬元,有足夠底氣離開職場,但她仍堅守崗位。
邱懷青說,身為客家人,節儉不只是文化,更是從小耳濡目染的習慣。她表示,爸爸身為醫生,該給的教育與栽培不手軟,但爸爸的節儉性格讓她到現在都印象深刻。「小時候放學回到家,就能看到一張張用過的擦手紙在椅背上晾乾,爸爸會2次甚至3次使用,到擦手紙破掉為止。」
出社會工作後,金融業給的薪水也相當不錯,但她仍心心念念著怎麼幫自己賺更多錢、或更節省,盡量存下每一塊錢。她說,自己曾想過要批發三明治,在上班前到路口販賣,為的就是多賺一些錢。不只是上市公司財務長,也是家庭財務長,下班後,邱懷青就化身成為媽媽,到超市挑選日用品,一樣貨比三家不吃虧。
談到財務自由的秘訣,邱懷青卻說,專注本業、踏實存錢才是王道,她用自創的「5311」財務法則分配每月收入,「每月收入進帳後留50%作為家用、30%投資,剩下的20%則為進修及保險費用各半。」
而投資也再依照風險屬性再分為四層。邱懷青解釋,最底層為保險及3個月的生活準備金,第二層是穩健型資產,包含權值股、市值型ETF等,第三層則是積極型資產,像是她自己熟悉的中小型個股,最後一層是另類投資,例如黃金、虛擬貨幣。
邱懷青舉例,4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引發全球關稅戰,許多個股股價都打了7折,此時她勇敢買進同業、有AI題材的PCB廠,而隨著台股V型反轉,獲利30%起跳,她順勢出場。不過她強調,一定要先將第一、二層的配置都做好才能往第三層走。據了解,有接到AI訂單的PCB廠包含金像電、欣興等。
投資15年的資歷,邱懷青說,自己與先生念研究所時期是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的學生,也一直實踐長期買進的策略。問她,川普關稅戰若引發全球經濟衰退該如何應對?「就是持續買進,撐過經濟衰退期。」邱懷青說。
相關文章
財務長投資術1/不追消息不猜盤 財務長靠3指標挑權值股抱出千萬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