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痛點出發 「淨淨」用設計重塑清潔日常
「短影音行銷,除了流量,更需要信任!」這是「淨淨」創辦人陳睿笙(笙闆)一路走來的體悟。從抗菌液、洗奶瓶精到洗衣精與廚房清潔劑,他把日常裡最細微的困擾,一一轉化為設計與配方的改良;再透過短影音,把理念說清楚、說入心。過去兩年,他與知名短影音團隊「嶼嶼創意」合作,將「網感」轉化為品牌競爭力,IG追蹤人數從最初的900人,快速成長至即將突破10萬,把流量化為消費者對「安全、好用、不浪費」的長久信任。

人設×選題×剪輯:嶼嶼把家人的標準轉化成品牌人設
笙闆受訪時很幽默,他說做每一項產品,都從自己的痛點和家人需求出發:洗奶瓶要好沖、手不傷;洗衣精不該讓人搬水上樓... 等,「洗衣精成分裡 98% 是水,為什麼不把加水這件事留給洗衣機?」他把濃度與使用方式重新設計,再以「家人可安心使用」作為品牌的人設核心。與嶼嶼合作,雙方會先共同釐清商業目標與受眾,再由嶼嶼的專業團隊依此發想選題、優化腳本節奏與剪輯韻律,確保每支短影音都能扣緊「安心、省力、有效」的價值主張。
說到那支臨場誕生、談「沐浴乳不加水」的影片,是典型案例:有梗也有料,資訊精確、情節有轉折,吸引將近 13 萬粉絲點愛心,一舉獲得2024金刻獎「最佳知識獎」。

與嶼嶼的共創分工:企業給方向,團隊長「網感」
笙闆把與嶼嶼的合作比喻為「我們做蛋糕,嶼嶼是那層把風味帶出來的奶油」。品牌端提供要點、專業與立場,嶼嶼則以網感與節奏將之轉譯為好理解、好分享的內容:題目切得準、鏡頭說人話、剪輯讓人「體感時間變短」。更重要的是,嶼嶼堅持把每支片都連回品牌的人設與使用場景,不做只為博眼球的「負流量」。這樣的分工,讓短影音成為能穩定複製的內容產線與品牌資產。
在笙闆眼中,嶼嶼的網感是「有梗加有料」:梗,讓人停下滑動;料,讓人願意追蹤與信任。當「梗」貼近時事、語言自然;當「料」回到產品機制、使用方法與安全標準,觀眾不只被吸引,更能被說服。於是,短影音成為品牌的數位名片,也成為 B2B 對話的開場白。笙闆大方分享從檢驗單位到代工夥伴,越來越多人先在螢幕裡認識淨淨,再在會議桌前加速並加深合作意願
從生活現場到金刻獎舞台:笙闆把實戰方法分享給更多品牌
10 月 13 日,笙闆將以創辦人與品牌雙重身分受邀出席 金刻獎,分享「老闆出鏡如何賦能品牌」的實戰經驗:為何創辦人要站上鏡頭、如何以人設統一腳本與內容、如何用一支支「有梗有料」的短影音,建立長期的信任飛輪。
在清潔日常這條擁擠的賽道裡,淨淨用設計減少不必要的力氣與浪費,嶼嶼用網感讓價值被看見、被記住。當產品的初心與內容的方法彼此加乘,流量便沉澱成一個又一個家庭的安心習慣,安靜卻長久地,支撐起品牌的第二條成長曲線。了解更多短影音品牌IP知識:https://yuyu-creative.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