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未來戰場將是多域混合作戰(BAE Systems官網)

「軍傳媒」從 DSEI 到 TADTE

記者|軍傳媒

海底基礎設施防護作戰化

BAE Systems宣布首款水下無人自主潛航器Herne將於2026年上市、2027年起量產,目標年產10–20艘。Herne由BAE與加拿大Cellula Robotics共同開發,2024 年即完成測試,定位為軍規等級全自主的長航時UUV,具備自主導航、長時情監偵、任務資料回傳等能力,對海底關鍵基礎設施(如國際海纜、離岸能源設施)巡檢與反潛/水下監視特別有效。面對全球灰色地帶活動與水下破壞事件增加,Herne的意義不僅是更快「看見」異常,更在於將巡檢—復勘—法證串成一條可複製的鏈,讓水下安全從臨時性任務邁向常態化與作戰化規模。對台灣而言,這直接對接「海纜密集、港灣多、離岸風電擴張」的島鏈現實,能把有限的人力與艦日釋放到更高價值的任務。

空中無人作戰「電子防護牆」概念

BAE 旗下先進研發單位FalconWorks與洛克希德・馬丁Skunk Works在 DSEI 倫敦正式宣布,將共同開發新一代無人自主空中系統(UAS)。首波重點放在電子戰(EW)與抗干擾護航,以可快速部署、模組化的共通設計,為現役載人戰鬥機建立「無形電子護牆(wall of electronic resistance)」。此系統強調多發射模式(空投、地面、海上、寬體運輸機拋投),以可負擔的戰力能量(combat mass)彌補有人平台在高威脅電磁環境中的低生存性。就作戰概念而言,這是將有人/無人協同(MUM-T)作戰模式從偵察支援提升到電磁護航乃至攻防一體,對任何以四代半戰機為主力的空軍,都是提升穿透能力與任務成功率的關鍵途徑。

全文連結請按此參閱「軍傳媒」BAE Systems標示台灣防衛韌性產業升級藍圖

更新時間 2025.10.04 07:0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