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廣告

廣告

「震」候群怎麼辦? 醫師:焦慮持續一週盡快就醫

記者|曹子涵、徐瑋辰

深夜花蓮縣卓溪鄉古風村的居民,寧可在室外放上躺椅打地舖,或者搭帳篷,也不敢睡屋內,因為花東地區餘震頻傳。居民:「地震無預警啊,也不知道它地震什麼時候來。」

擔心地震再發生,面對地震天災不少人會出現「地震症候群」,精神科醫師指出,在醫學上叫做急性壓力障礙,嚴重一點可能會發展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邱一航:「可能會擔心說,地震萬一發生在自己的地區,很嚴重的話可能忐忑不安、心神不寧的狀況之下,會睡不著覺、吃不下飯、不想做事等等這些狀況。」「較嚴重的程度的話、時間也比較久的話,這樣子建議可以來就醫。」

精神科醫師建議,如果出現「入睡困難、容易醒、一直做惡夢」持續一週,一定要盡快就醫,而本身有恐慌症的患者也要留意復發情況。邱一航:「治療可能包括藥物治療還有心理諮詢這兩個層面,還有一些放鬆技巧的訓練。腹式呼吸運用腹腔來達到一種,讓全身放鬆的一種呼吸的方式。」

醫師建議早、中、晚和睡覺前各做20次「腹式呼吸」來幫助身心放鬆,相比一般胸式呼吸只有左右胸腔張縮,腹式呼吸法是利用橫膈膜上下推動,可以吸取與排出更多的氣,能給予體內肺部足夠的氧氣,更能運用到全身的肌肉。

另外醫師也建議容易恐慌者,一定要和親友聊天溝通、紓壓心情,還可以多運動,因為流汗有助增加多巴胺、血清素等重要物質,有助於增加自己心情上的愉悅。

「鏡新聞」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

更新時間 2022.09.19 15:23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