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真要砸4000億美元投資美國? 協議內容是否已悄悄成形?
報導指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先前宣布對台灣輸美商品課徵20%關稅,雖低於原先「解放日」稅率的32%,但仍比日韓高5個百分點。目前半導體產品暫時被豁免,但美國正進行232條款國安審查,未來可能將課稅範圍擴大至晶片、設備、零組件及消費電子產品,使台美談判壓力升高。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受訪時強調,美國不會以懲罰性關稅打擊台灣的關鍵半導體產業,「他們明白,懲罰台灣不符合自身利益」。他表示,台北與華府已達成共識,台灣將協助美國發展本土晶片供應鏈,包括科學園區模式輸出、企業招商、產學整合與技術交流,作為交換關稅優惠的一部分。
台積電投資全算進去? 台美合作、產能與研發如何取得平衡?
熟悉談判的官員透露,美方高度重視台灣的科學園區經驗,相關合作內容已納入協議草案。吳誠文也強調,美國在建廠與行政流程上相對繁瑣,台灣能以完整的園區生態系協助改善投資效率。他也再次拒絕美方提出的「台美晶片產能五五分」構想,強調台灣將把尖端研發牢牢留在本土,避免產業被「掏空」。
另一方面,台積電在美國的1,650億美元投資已陸續展開,2名知情人士表示,此金額將併入台灣整體承諾,成為協議的一部分。吳誠文提到,多數台積電美國客戶皆在全球營運,「將晶片先送美國再出口全球並不合理」,顯示台灣仍須維持本土研發中心的重要性。
不過,對於外界盛傳「4,000億美元投資額」,龔明鑫今回應,目前「尚未確定」,若有最終結果,行政院將統一對外說明。他僅表示,相關談判正持續努力中。
相關文章
川普嗆女記者「小豬」惹議! 白宮神護航:他這叫尊重、當面講真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