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委會主委管碧玲日前曾在立院答詢時,提及中國增加以小型船舶偷渡侵擾台灣的近況,她說:「偷渡來台者的說法及偷渡的所有配備都相當模組化,不排除有系統性的操作,這一切都是我們在兩岸灰色襲擾事件中所需要做的防範措施。」
本刊調查,中國偷渡客頻試探我國岸海偵監部屬,被捕後卻又常因遣返工作延宕而滯留台灣,以「收容替代處分」具保在台灣社會生活。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表示,以前馬政府接受九二共識,因此中方也在遣返大開方便之門,現在面對不接受九二共識的民進黨政府,陸方在兩岸協議或協助遣返常「已讀不回」或者「選擇性回覆」,造成大陸偷渡客嚴重延宕遣返。
軍事粉專「Taiwan ADIZ」日前曾指出,前述泳渡金門的中國楊姓偷渡客被遣返後,在抖音拍影片自述,其在台灣等待遣返期間,具保在外自由行走,還騎車環島、跑去小琉球看海龜。

楊男在抖音影片中表示,自己從收容所出來時,身分證件被移民署沒收,但他還是在農曆年期間,借了一輛摩托車出發環島。他甚至以「經驗分享」的口吻表示:「如果你在台灣想環島的話,你就直接出發就好了,不需要準備什麼證件」「我環了一圈下來,也沒看到什麼查證件的,(表現)自然點就好了」他認為最重要的是「戴好安全帽」因為沿途抓安全帽抓最嚴,反而沒在查證件。
此外,去年偷渡來台的解放軍前艇長阮芳勇,也因服刑期滿、移民署收容天數也屆滿,經移民署做成收容替代處分,離開收容所在台灣生活,卻接受媒體專訪大談偷渡過程,引發質疑。

對此,知情人士表示,收容替代處分會要求繳納保證金、定期向專勤隊報到等,視情況可能要求1、2週報到一次,若風險較高的對象,甚至會要求2、3天或每天報到,理論上不太可能讓人去環島。
王智盛則建議,雖然目前可以使用收容替代處分緩解未能及時遣返的問題,但他認為,中國侵擾型態一直在與時俱進,政府應善用現行收容替代處分的規範即時因應,若收容替代處分期間的中國偷渡客做出違反規定之事,就應該沒收保證金、再申請收容,加強從執行面去杜絕收容替代處分的偷渡客擾亂台灣社會。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