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吳侑勳大膽晉用多國籍人才,使用相同母語,減少顧客距離感,達到留客效益。

服務移工拚上櫃2/聘逾4成外籍員工與移工搏感情 揭東聯互動迅速壯大密技

記者|鏡週刊

後發先至從來不會是偶然之事,特別在殘酷且現實的商場中。提供移工匯兌服務繼而上櫃的東聯互動,於2023年自180多家新創業者中脫穎而出,從前任總統蔡英文手中接下「NEXT BIG新創明日之星」榮耀。創辦人暨董事長的吳侑勳表示,能在短短幾年內拚上產業龍頭,關鍵有二。

東聯互動董事長吳侑勳認為,讓移工匯兌服務體驗佳且進入門檻低,不僅創造獲利也是普惠金融的落實。

對吳侑勳而言,腦海中的戰略很清晰。他透露:「法令遵循是最基本的,協助處理事務的依據,是進入市場取得門票的第一步。金融服務的底層邏輯,永遠是做到保護消費者權益,且符合主管機關要求,讓交易不要違反金融秩序。我覺得邏輯是:當你有這樣的體認之後再去梳理脈絡,其實(複製成功經驗)就大同小異了。」他的言簡意賅,執行起來卻不容易。

「不管在哪個國家、市場,或者假設延伸到支付或其他金融商品,我們會主動或更進一步去看這件事情、行為最後要保護或防範的是什麼,然後用科技方法有效率處理、管理或者是呈現它,」他解釋,「我們的困難反而是理解法條後,要轉化好的客戶體驗,又要讓消費者享受低進入門檻的服務。」

在金融主管機關執照發行監督下,移工匯兌漸漸從「地下經濟」轉為合法化,以減少移工被剝削。

吳侑勳進一步說明:「像是客戶每3年(居留簽證)到了就要返回母國,因為不見得每個人一開始就使用我們的APP,一旦回台後可能就不持續,不經意間客戶就流失了。」

為了穩固客源,東聯的APP設置客戶回台前一月的期滿預先提醒機制,迥異於過去等到客人反應後再靠人工方式,一筆、一筆處理,曠日廢時且無效率。「小地方會讓消費者感受到,是從他的角度解決問題。」他解釋:「這群客戶常不被理解,若不引導,被一般金融體系排除在外,這位客人可能回到灰色地帶進行匯兌交易,就是我們講的『地下經濟』。」

吳侑勳用最冷靜的語氣,訴說著最溫暖的理解,「消極性的保護,某種程度只是從表象上預防跟遏止,它會讓很多理應一視同仁對待的消費者被拒絕於金融體系門外,反而破壞了大家原本要達到的金融制度,因為這群消費者沒有辦法融入常規的金融系統中。」

「我是每天、每天在觀察和發現,雖然是同樣領域,其實它是可以被優化、被精進的。我認為不管科技金融或者是傳統金融市場,假設它變成一種DNA,其實就很容易再複製到組織或團隊,進行其他服務開發,也能大幅降低試錯成本。某種程度上,也是我們的優勢。」簡言之,回到底層邏輯思考,也就是普惠金融的展現。

他舉例,好比說一位有經驗的老師傅設計一艘船時,就會知道許多重要細節,不會說龍骨建造好了,外面防水都做完了,才發現原來中間漏了一根平衡木。「那到底要從中間補平?還是將整個結構拆開?我覺得從產品服務角度更能貼切形容,也串起我們3個核心競爭力:法遵科技化、系統智能化、服務國際化。」吳侑勳拆解摸索出的商業模式戰術之道。

其次則是想辦法「楚材晉用」,拉近與移工間的距離。「我們的員工超過4成來自東南亞國籍,以相同母語和文化跟客戶互動,貼近移工族群,客戶體驗滿意進而成為忠實戶,」吳侑勳透露:「公司毛利從20%、30%、40%至今逾50%,來自交易量跟規模增加,但overhead(經常性開支)並不會等比提升,是我們年年成長的原因。」

跟移工博感情不僅在交易服務,面對語言隔閡與資訊落差帶來的金融風險與詐騙,東聯互動的印尼團隊也攜手台灣外籍工作者發展協會與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舉辦「合法金融匯款方式」及「金融詐騙防治」專題課程。

員工們用母語向印尼籍勞工介紹金融安全、防詐教育與合法安全的匯款方式及管道;以及將金融資訊翻譯成多國語言,用淺顯易懂的影片協助在台移工辨識各類金融風險。「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起話來給人一股犀利感的吳侑勳,其實內心隱藏著最柔暖的一份理解和同理心。

相關文章

服務移工拚上櫃4/番外!東聯互動的「未來」 竟然就在員工休息室隔壁

服務移工拚上櫃1/銀行「一顧慮」放棄移工匯兌市場 東聯互動接手大商機

服務移工拚上櫃/手機一按移工跨境匯款秒入帳 大咖股東加持東聯互動搶攻海外

更新時間 2025.10.14 08:0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