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出身台南的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推介許多記憶中的台南小吃,炸得噴香酥脆的蝦捲便是其一。

裴社長小吃手記9/台大醫院余忠仁院長 台南小吃口袋名單

記者|鏡週刊

大家都知道,每次米其林公布推薦名單,台南人總是有話說,永遠有一個大家都不知道的心中最佳名單,而且絕對不告訴你。我是外地人,推薦美食之都台南的小吃,沒有說服力。而余忠仁院長是台南在地人,他的口袋名單,一定有相當的說服力,而且重要的是比較不會被台南人嫌。所以,安全的做法,我就以余忠仁院長告訴我的名單,來聊台南小吃,這次集中在院長老家附近的石精臼。

余忠仁院長是台南一中畢業,考上台大醫學系時是當年的狀元。他的父親也是台大醫學系畢業,在忠義路上開醫院,是著名的余外科。他台南老家的前棟一樓是診所,家人住在樓上;後棟是病房。兩棟樓中間有個中庭,中庭有水塘,余忠仁說他小時候常常逛著逛著就摔到水塘裡,雖然水塘不深,但他母親後來就嚴格禁止他接近水塘。至於為什麼他走著走著就進了水塘,是個謎,他也不知道為什麼?

余忠仁院長說他弟弟從德國回來,想把後棟原本的病房改建開發成民宿,家人意見不一,但他弟弟想做,大概家人也不會阻止。在赤崁樓附近開民宿,應該有吸引力。扯遠了,回到石精𦥑。

石精臼位於台南赤崁樓周邊,為什麼叫石精臼呢?因為它靠近過去稱作「米街」的新美街,是台南買賣米穀的重要集散地,因爲這地方許多商家門口都擺著磨米用的石精臼而得名。石精臼過去是府城平民小吃的聚集地,也是早年民族路夜市小吃的起始之地。像余院長說的第一家他愛的小吃「府城黃家蝦捲」最早就是在石精臼起家的。

府城黃家蝦捲,原先叫鴨母寮蝦捲,最早是在石精臼民族夜市起家,後來輾轉進了鴨母寮菜市場,又移到成功路,最後才在西和路上、第一小康公有零售市場斜對面安定下來,有了自己的店面。前前後後經過三、四次搬遷,但老客人依舊相挺,並且在2023年入選台南米其林必比登推介,今年也獲得米其林必比登推介。

「府城黃家蝦捲」搬過三、四次家,如今落腳西和路上,依舊吸引舊雨新知專程前來。

府城黃家蝦捲的創始人黃金水先生,早年拜師於福州師傅吳祀,學習炸蝦捲的手藝。這手藝每代只單傳一人,估算起來這小吃的滋味早已傳香超過百年時間。目前是第二代老闆的媳婦高梅櫻接手(第二代老闆黃大維已過世),並由第三代逐漸接班。

台南人有些排斥米其林,從我這次吃府城黃家蝦捲可以了解。黃家蝦捲每週五、六公休,我原本在台南三天的小吃之旅吃不到,星期天我又特別再坐高鐵去吃黃家蝦捲。它的營業時間是下午兩點半到七點,售完為止。結果,我從高鐵站直奔蝦捲店,下午兩點半已經準時大排長龍,老闆說不管外帶內用都要一小時後才能吃到。

我在訂餐後特別問老闆從石精臼搬來這裡的問題,他回答說,之前都是租的店面,現在的店面是買的,而且他家就在樓上。我等著等著心想,不如我先去別的地方再吃一様小吃,一個小時後再來。

結果,一個小時後回來,座位是有了,又要再等了15分鐘,蝦捲才放到桌上,我後桌的人就有些不耐煩說他們等了很久,怎麼蝦捲還沒到?老闆娘回他說,沒辦法,按號碼牌排隊送。這可能就是台南人排斥米其林的地方,原來在地人就要排隊的美食,有了米其林必比登推薦,觀光客慕名前來,要花更久時間才能吃得到了。依照我的觀察,假日動不動要排隊等候50分鐘至1小時,平日可能稍微好一些。內用和外帶都得乖乖排隊。當地人說,最好先打電話預訂,到時間再來拿。

營業時間一開始,府城黃家蝦捲的油鍋就沒空過。

內用客人不多,因為入店後還得照領號順序等餐,等個30分鐘也是常事。

那一天我面對放在我桌上的這兩條蝦捲,可能是等得太久又太波折了。看著它上桌,我幾乎泛著淚光用膜拜的眼神看著蝦捲。這時候,如果這蝦捲是不好吃的、是美名過譽的,你很難想像我會說出什麼難聽的話。好在,這事沒發生,漫長的等待是有意義的。真的太好吃了。蝦捲外酥內嫩,真是太「蝦」了。蝦子的蝦,不是眼瞎的瞎。

它的特色是內餡不含豬肉末,僅用整隻火燒蝦、切碎的高麗菜和青蔥,再加入麵糊蝦泥攪拌成為蝦漿,包覆在豬網紗油中,捏成長條狀後下鍋油炸。因為肉餡少了豬肉末的油膩感,吃起來「非常蝦」。而且,豬網油入油鍋炸過就融化了,功成身退,塑形而不牽拖,成就了蝦捲全是蝦子的美味。

前後來了兩次,等了超過一小時,終於吃到余忠仁院長推薦的蝦捲。

用豬網油包裹蝦仁油炸的「蝦捲」,酥脆鮮美。(65元/份、2條)

這家店另外一個特色是外帶。他和榮盛點心一樣是使用包粽子的竹葉來包裹蝦捲,每片竹葉可以包四到七條,蝦捲不切,包裹後用稻稈草繩橫中一綁,古意盎然又美觀。老闆說這個方式不僅是為了美觀,還能保持蝦捲的鮮味,讓香氣層次更豐富。但如果你蝦捲要切就只能選擇紙袋包裝了。

我覺得你如果這樣還要切就實在太傻了,當然要用粽葉包啊。黃家蝦捲一份兩條65元,單點一條33元,有附上醃蘿蔔、醬油膏和黃芥末。不過,我覺得蝦味爆棚,所以捨不得再用沾料破壞原味。可能第二次去吃才會沾芥末。這是來自石精臼的府城黃家蝦捲。

在吃到它之前,我也在沙卡里巴吃到一家相當美味的蝦捲,它是沙卡里巴鐵三角之一的「阿財點心」。阿財點心比鄰榮盛米糕,也是在沙卡里巴賣了超過一甲子的傳統台式點心:香腸熟肉。榮盛的老闆,就是綽號叫米糕的那位,說他們跟阿財從阿公時代就是共生關係,就像小丑魚與海葵(好奇怪的比喻),客人可以點米糕配香腸熟肉,也可以吃香腸熟肉再點他們的米糕過去吃。

位於沙卡里巴的「阿財點心」與隔壁的「榮盛點心」、對面的「基明飯桌仔」並列為市場內的美食鐵三角。

那天我經過阿財店前面右邊的小鋪,看到阿財的老闆娘細心的在包蝦捲,看起來就好吃,果不其然,老闆說菜單上的前六項都是自己做的,包括包瘦肉的QQ粉腸、香腸、糯米大腸、米血和蟹圓,還有就是蝦捲,都很清爽好吃。

大部分都會先炸過,熱騰騰的上桌,但他說自製品項中最受歡迎的就是蝦捲,他每天要準備一大盆蝦漿,用腐皮現包現炸。我點了一份兩條,個頭不大才40元。外皮用腐皮有豆香,皮酥但不像黃家蝦捲有麵糊所以除了酥還有脆。但是內餡同樣是蝦味十足,而且他純用蝦漿加火燒蝦,咬下去有點像旗魚脆丸般的有彈性和咬勁。

台南人可能不太愛吃蔬菜,否則不管是阿財蝦捲或府城黃家蝦捲,用蘿蔓生菜包起來吃,應該更加清爽,可以吃更多條。這兩家店都有生蝦捲冷凍宅配,下次買來在家自己炸,再用生菜包著吃。嗯,想到都好吃,就這樣決定了。

阿財專賣各種香腸熟肉,菜單上的粉腸、香腸、糯米大腸、米血和蟹圓、蝦捲都是自製。(蝦捲40元/份、粉腸30元/份、香腸30元/份、糯米大腸30元/份、米血20元/份、蟹圓30元/份)

另外,余忠仁院長說他也想念石精𦥑的碗粿和米糕。不過他知道許多石精臼的店家都搬了,現在留在石精𦥑的店家不一定是原來他吃的店,味道也可能變了。他說的話沒錯,像位在石精𦥑點心城內的「蔡家米糕」,創立於民國15年,已有99年歷史,也是選用舊米來製作米糕,也是搭配老滷肉燥、小黃瓜(那天沒有小黃瓜)、旗魚鬆、香菜與花生。

石精臼點心城曾經聚集許多美食攤位,現在仍有3家在經營。

我吃了他的米糕,糯米就不是粒粒分明,雖然味道也不錯,但總覺得不夠完美,一定和余院長小時候吃的味道不一樣。不過他的四神湯很好喝,我那天點「四神豬腸湯」,湯頭美當歸酒味濃,小腸的處理特別到位、非常乾淨。本來吃了一口米糕有些失望,搭配了四神湯就覺得胃口平復了,還是可以推薦的。

蔡家的「米糕」從滷肉、米粒到魚鬆都自成風味。(50元/小碗)

酒香四溢的四神豬腸湯,小腸處理得很乾淨。(50元/碗)

石精臼的全套晚餐非常豐盛。

不過遍尋石精臼找不到碗粿,只好跑到國華街上吃碗粿。這家「一味品碗粿」傳承自有名的富盛號,這家二房媳婦吳陳錦秀,手藝承接了爺爺吳水木的碗粿與奶奶方美錦的魚羹,它開張12年,目前和第三代吳明憲共同經營。以當日準備多少食材就賣多少東西的態度來製作碗粿與魚羹,也連續三年獲必比登推介。

獲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一味品碗粿」,平日人氣很旺。

我那天本來是要連吃兩家,吃一味品和她斜對面的富盛號比拚一下口味有何異同。不巧富盛號公休,只好單吃一味品的碗粿和魚羹。老闆娘一開始對我問那麼多問題,有點不能適應,後來話匣子打開了欲罷不能,還邀請攝影記者拍她怎麼做碗粿。充分體現了台南人外冷內熱的個性。

和老闆娘聊天才知道為什麼台南碗粿叫做黑碗粿?原來在蒸碗粿之前已經先淋上肉燥滷汁,在蒸的過程中,滷汁醬料滲進米粿當中,所以挖起來的碗粿已經有黑醬油的色澤,所以叫黑碗粿。而一味品的碗粿更是米漿混進肉燥滷汁才上蒸籠,難怪碗粿呈現漂亮的深琥珀色澤,標準的黑碗粿。

當然,這家碗粿是使用舊米,搭配在地溫體豬肉、火燒蝦還有自製肉臊,吃的時候,不要忘了要搭配蒜泥、芥末提升風味。結果,我在碗粿上桌後吃了第一口就喊了:「比台北鄭家碗粿好吃。」真是井底之蛙,不知道碗粿的發源地是台南嗎?現任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啓賢就說過,台南的碗粿內含豬肉塊、蛋黃或蝦仁,是有料的,是充滿深厚底蘊的。

好料全部隱藏在底下的「碗粿」(前),一定要配一碗虱目魚做的「魚羹」(後)。(皆40元/份)

終於在台南吃到比台北美味的黑碗粿。

我現場吃來,台南碗粿的口感紮實綿密充滿米香,吃到中間的肉塊或蝦仁或蛋黃時又驚喜連連。吃碗粿還是來台南吃吧,好吃的店家一定很多,這家一味品碗粿就非常好吃我大力推薦。她也賣魚羹,仍是浮水魚羹,走的是薑絲醋溜路線,非常爽口。台南真是魚米之鄉,所有小吃都有米,米糕和碗粿,搭配的都是虱目魚羹。

另外,余忠仁院長說他在石精𦥑吃過最好吃的蚵仔煎,但現在石精臼已經沒有蚵仔煎了,我著實找了一下。發現這家石精臼蚵仔煎現在搬到台南市中西區國華街三段182號,就在一味品碗粿斜對面,店名仍叫「石精臼蚵仔煎」。它的原始店最初位於赤崁樓附近,現址則在永樂市場旁,已有60多年歷史,傳承三代經營。

余忠仁院長對石精臼的蚵仔煎念念不忘,老店現在已搬到國華街上。

貌不驚人的蚵仔煎,味道卻令我驚豔。(70元/份)

我必須說,這家蚵仔煎非常好吃。甚至比基隆廟口的蚵仔煎都好吃,相信我,那麼護基隆的我,絕少承認別的地方會比基隆好吃,但石精臼蚵仔煎真的好,應該是蚵仔的問題,這裡離布袋或東石產地近,蚵仔又大又新鮮。只見老閭穩穩的在大平鍋上放上新鮮蚵仔,蚵仔滋滋作響,他打個蛋,再加入小白菜、豆芽菜,淋上粉漿,先煎到赤赤,翻面再煎,起鍋後淋上甜鹹適中的醬汁,然後會再加上肉臊添香,老闆說這是他的特色,別家店沒有。

蚵仔煎翻開是大量的小白菜與豆芽。

新鮮肥美的蚵仔,是石精臼蚵仔煎的美味關鍵。

居然在台南吃到讓基隆人也認輸的美味蚵仔煎。

當然,余忠仁院長的口袋名單中還有蝦仁肉圓,同樣的,石精臼點心街已經不見蝦仁肉圓,我只好重覆推薦「茂雄蝦仁肉圓」,這家位於台南市中西區保安路47號的茂雄蝦仁肉圓,是府城蝦仁肉圓的創始店,現在由第三代綽號肉圓的葉卜榮接手,兄妹輪流顧店。他的店面很小不大起眼,但肉圓真的好吃,我再次推薦。

台南獨有的蝦仁肉圓,據說就是由「茂雄蝦仁肉圓」的先人創造。

從內餡到佐料都蝦味十足的「蝦仁肉圓」,是到台南必嘗的小吃之一。(65元/份、3粒)

裴社長

  • 《鏡週刊》《鏡文學》董事長,因曾任《壹週刊》總編輯兼社長,自此被眾人稱為「社長」。平日吃遍美食,又常向餐廳名廚請教,在《裴社長廚房手記》出版後成為暢銷美食散文作家,目前正在籌備第三本書。

已出版兩本《裴社長廚房手記》的裴偉,現在正在籌備以小吃為主題的第三本美食書。

府城黃家蝦捲

  •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西和路268號
  • 電話:0900-642-600
  • 營業時間:14:30~19:00,售完為止,週五、六公休。
  • 備註:電話訂餐14:00~18:30

阿財點心

  •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友愛街206巷6號(沙卡里巴)
  • 電話:06-224-6673
  • 營業時間:10:30~17:00,賣完為止,不定期公休,公休日會在FB公布。

石精臼蔡家米糕

  •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二段232號(石精臼點心城)
  • 電話:06-220-9671
  • 營業時間:09:30~23:30,週六、日08:30~23:30,週二公休。

一味品碗粿

  •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國華街三段177號
  • 電話:06-228-8563
  • 營業時間:05:00~17:00,週二公休。

石精臼蚵仔煎

  •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國華街三段182號
  • 電話:06-223-5679
  • 營業時間:07:00~18:00

茂雄蝦仁肉圓

  •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保安路47號
  • 電話:06-228-3458 營業時間:09:30~20:30,賣完為止,週一、二公休。

相關文章

裴社長小吃手記8/台北榮總陳威明院長 台南小吃口袋名單

裴社長小吃手記7/台北大橋頭的筒仔米糕、碗粿與燒麻糬

裴社長小吃手記6/簡單自製魷魚羹與燙魷魚

更新時間 2025.09.18 07:2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