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沒有到受傷的程度,但是我現在可能還在走那個『悲傷五階段』;但是我又覺得我是(靈肉)分離,這一、二個禮拜早上都很不想起來,可是當我起來的時候又開始回到正軌,看他們罷免群在討論什麼,該支援的還是要支援。」公共協作策略(簡稱PCT)的47歲志工Isoan曾經是記者,當她說著7月26日大罷免開票後的心情,短短一段話,用了二次但是、一次可是,頻繁地自我推翻、往前、再推翻。
青鳥救傷所 從李登輝開始講
公共協作策略是一群台北市中正萬華區民眾所組成的團體,這一區在726大罷免中沒有要罷免的對象,但他們仍想在公民行動中盡一分力,於是將自己定位為罷團的支持者。他們出人、濟南長老教會出場地共同設置連署站,並且每週在人潮密集區短講,還製作看板、網路圖卡供其他罷團使用。

726開票結果,罷免案全數未通過。當晚黃春生牧師將大家找來,讓沮喪的成員能即時抒發、獲得陪伴;他們也意識到,可能還有更多罷團志工的情緒需要承接。7月27日晚上,PCT就對外舉辦了一場名為「青鳥救傷所」的療癒聚會。
看到消息後前往觀摩的資深社工師Judy說,現場是將所有椅子圍成一個可以看見彼此的大圓圈,「這是標準的帶團體型態,所以帶的人要『接得住』喔,因為這狀況不比你單方面的講述。」Judy進一步描述主要帶領人黃春生,是以他與前總統李登輝的一段對話做為開場,「這算是一個滿重量級的起頭。」
我們事後請黃春生重述這一段,他說,李登輝是濟南長老教會的會友,有一回他去官邸帶領家庭禮拜,閒聊間,李登輝提起當年選上總統後,任用了郝柏村將軍擔任行政院長,結果因「反軍人干政」,社會上吵得沸沸揚揚。後來,李登輝將郝柏村找來官邸,希望他交棒給年輕一代。
要做這個決定之前,他和夫人曾文惠一起讀《聖經》,剛好讀到一段經文:「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李登輝跟上帝承認,他真的很害怕,但這段經文幫助了他,讓他做出行動。
黃春生安慰大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
走出傷痛者 未來將帶領我們
Judy回憶那晚,第一個發言的是一位由二十多歲兒子陪同前來的媽媽,媽媽才開口就哭了。她表示自己是遭到家暴的人,她努力站出來在街頭宣傳罷免,希望台灣不要跟她一樣受到霸凌,她不明白為何是這樣的結果?而旁邊坐著的兒子就是先生派來監控她、回家報告行蹤的。
當眾人驚詫時,兒子隨後開口,他說為了監控媽媽,自己也順便聽了很多演講,然後又去學校講給同學聽,其實他也意外成了這場公民運動的一分子。
Judy形容:「我聽到下巴掉了又掉。」但也因為這對母子,信任的氛圍立刻成形。
關於帶團體,一般教科書會寫盡量控制在8到15人,Judy粗估當天來了30人左右,「簡直是一個超級大的團體,非常挑戰。」而且現場沒有任何人自我介紹,卻也從來沒有冷場,一個接一個地舉手。「所以這個帶領人要讓大家信服、願意把心交出來,不然那個場子,就算有心理專業的人,都很難有同樣的效果。」
唯獨「青鳥救傷所」這個名字,Isoan有點意見:「我不是青鳥好不好,我從小就是『台派』,不是從青鳥才出來。你講青鳥就有一種,好像是只有去年關心國會亂象的人,這太淺層了。」
PCT的副團長香香笑著安撫她:「我知道,我知道。」
51歲的香香是講師,喜歡花草香氛,辦團體療癒時堅持開暖色的黃光,她語氣上揚地說:「我雖然比較悲觀,但我會把它(726罷免失敗)看成是一件好事。」理由是:「相當程度而言,是一次公民的練兵…這群基於信念,而不是基於利益所形成的團體能夠建立起來的時候,我們將來遇到戰爭或是非常狀況,公民的自救能力,或者是存活率,會比對方高很多。我們其實是體驗了一場如何在最短時間之內,形成一個可以作戰的團體。」
態度同樣帶點豁達的丹丹,40歲,是一家中小企業老闆。身為PCT受訪當天唯一的男性,他說:「在歷史的重量之下,我覺得(726)也稱不上是什麼很大的失敗,就只是這樣而已,OK,我接受。」
他口中「歷史的重量」,是指以往民主前輩連發表一個聲明、表達對國家的建議之前都得先寫好遺書、做好被抓的準備。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做的事情,跟這些壓力相比,都不算什麼。」
但面對心情低落到哭出來的志工,丹丹又多了一份柔軟,「我們這種情緒穩定的人,在事物判斷上會比較小心翼翼一點,也會對結果有心理準備;可是這世界往往是情緒波動大的人,他們的推動力量也更大。所以,這些所謂需要療傷的人,他們只要走出來,能量高的時候,未來反而是會拖著我們往前走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