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經典溯源 / 日出東方,唯它不敗!G-SHOCK DW‑5600的無敵日常

記者|鏡週刊

DW‑5000 開山,DW‑5600 才讓它普及

談 DW‑5600 的成功,繞不開它的前輩 DW‑5000C。1983 年問世,由伊部菊雄(いべ きくお)領軍的8人小組Project Team Tough打造。金屬內殼、螺旋旋入式背蓋、懸浮模組,抗衝擊性極高。

G-SHOCK之父 伊部菊雄

問題在價格與製造。DW‑5000C 日本建議售價 18,000 日圓,約是同時期一般 CASIO 電子錶的兩到三倍。對多數把電子錶視為「實用且平價工具」的消費者來說,這定價難免突兀。加上金屬內殼與螺旋背蓋使得結構複雜,量產與維修成本都高。技術上無懈可擊,卻像一只概念錶,漂亮但不易走進日常。

DW‑5000C 採用金屬內殼與旋入式背蓋,雖堅固但結構複雜,拉高製造與維修成本,成為普及化的絆腳石。

DW‑5000C 採用金屬內殼與旋入式背蓋,雖堅固但結構複雜,拉高製造與維修成本,成為普及化的絆腳石。

DW‑5600C 換上玻纖樹脂殼與四螺絲背蓋,大幅簡化結構,降低成本,成為 G‑SHOCK 普及化的關鍵轉捩點。

DW‑5600C 換上玻纖樹脂殼與四螺絲背蓋,大幅簡化結構,降低成本,成為 G‑SHOCK 普及化的關鍵轉捩點。

直到 1987 年,DW‑5600C 上場。它保留方形外框與懸浮模組的核心精神,但做出關鍵調整:把原本的金屬內殼改成玻璃纖維強化樹脂的一體成型錶殼,背面改為四螺絲固定式背蓋。這個材質與結構的轉換,不只減重,還提高耐用與生產效率,為大規模普及鋪路。售價也降到約 11,000 日圓,直接拉近與大眾的距離。

當冰球打不壞,還能上太空

G‑SHOCK 的名聲不是說出來的,是被「敲擊」出來的。1984 年,美國 CASIO 拍了一支廣告,把 DW‑5200C 當冰球猛力擊打。錶沒壞,時間照走。廣告在美國三大電視網播出後,觀眾嚇到,也讓 G‑SHOCK 一戰成名。

DW‑5600 正是這段「冰球傳奇」的直接繼承者。三年後的 DW‑5600C 沿用相同外型輪廓與模組精神,透過結構簡化、模組升級與成本改善,讓這個系列真正邁向全球量產與普及。

DW‑5600 通過 NASA 艙內任務認證,曾隨太空人執行逾 200 次任務,成為太空中最常見的電子錶之一。

在太空領域,DW‑5600 系列被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核准為艙內任務可用腕錶。史密森尼國家航空暨太空博物館裡,還能看到太空人用過的 DW‑5600,旁邊註記著「機組員偏好」。有資料統計顯示,它曾出現在超過 200 次任務中,成為太空中最常見的電子錶之一。

基努李維在《捍衛戰警》中佩戴 DW‑5600C‑1V,讓這款錶成為動作電影中最具代表性的經典腕錶之一。

大眾文化這頭,1994 年《捍衛戰警》(Speed)把 DW‑5600 推上銀幕高點。基努李維飾演的洛城警探 Jack Traven 手上戴的是 DW‑5600C‑1V。與炸彈、時間、命運賽跑的畫面,成了這款錶最具辨識度的影像符號之一。

看似萬年不變,實以萬變應不變

許多人覺得 DW‑5600 三十幾年來看起來沒變。其實內在早就全面現代化。從最初的 DW‑5600C,到加入 EL 背光的 5600E,再到太陽能及電波校時的 GW‑M5610,以及具備藍牙連接的 GW‑B5600,進化幾乎都藏在裡面,臉孔卻留著。

這就是DW‑5600的迷人之處。使用者可以依需求挑版本,卻不用重學一套使用邏輯。無論你買一千元左右的基本款,或5千元上下的進階款,抬手的動作、看到的畫面與回饋幾乎一致。DW‑5600 以「內在升級」取代「外觀輪替」。沒有年度大改款,因為一開始的設計就夠好。

回看歷代演進,即便外觀近似,它仍在不同世代用技術、文化與美學持續加碼。以下六款,勾勒出 DW‑5600 的進化軌跡:

1. DW‑5600C(1987)

真正量產的第一代,承襲 DW‑5000C 外觀,改用一體成型樹脂錶殼與四螺絲背蓋,製造成本降低、產能提升,讓G‑SHOCK 正式踏進全球通路。

2. DW‑5600E‑1V(1996)

Module 1545+EL 電子背光,至今仍在生產。耐操、極簡,是軍警與戶外玩家常用的基本款,也成為最多聯名與復刻的母體。

3. DW‑5600HR(2017)

黑紅雙色,把配色語彙帶進潮流場域。錶帶內紅外黑,不是聯名卻辨識度很高,象徵 G‑SHOCK 與街頭文化正式接軌。

4. DW‑5600NASA20(2020)

NASA 主題聯名。純白殼、NASA 字樣、背光顯示地球圖樣。限量上架即售罄並開始炒價,證明 DW‑5600 作為全球文化載體的強大延展性。

5. DW‑5600GU‑7(2022)

滿版 G‑SHOCK 怪獸圖樣,融合歷代角色彩蛋。既向品牌自我致敬,也勾住新生代與資深玩家,顯示其故事性與社群情感的疊加。

浮世繪款 DW‑5600 取材自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如這款DW-5600KHG25《凱風快晴》以富士山為主題,將經典日本藝術融入經典方形錶殼中。

從北美到北齋:DW‑5600 怎麼能堅持到現在?

DW‑5600 是少數能穿越三十多年、還沒被市場淘汰的電子錶設計。在這個講求功能翻新與視覺刺激的產業裡,它反而靠「不太變」撐出自己的空間。

浮世繪款 DW‑5600按下LED燈光按鈕會閃爍「日本」二字

浮世繪款 DW‑5600按下LED燈光按鈕會閃爍「日本」二字

浮世繪款 DW‑5600背蓋刻印「日本」二字

浮世繪款 DW‑5600背蓋刻印「日本」二字

表面上,今年那兩款浮世繪配色像是為哈日族設計的限定款;但實際上,它們反而說明瞭 DW‑5600 一貫的設計哲學:這只錶從來沒有定義風格,而是讓其他語言、圖像、文化能寫上來的畫布。NASA、迷彩、街頭字體、特種部隊、學生族、潮牌聯名……這些東西落在它身上,不太會有人覺得怪,因為它的形式夠中性、夠穩定,也夠熟悉。

這只方形電子錶,早已是全人類生活的一部分

DW‑5600 已經成了很多人生活裡的基本工具,像馬克杯、滑鼠、黑色中性筆....順手、耐用,也不需要特別想它的存在。當你戴著它去工作、運動、旅行,你記得的會是那些發生的事,而不是手上這只錶。

它幾乎不用調整、保養或刻意配合穿搭,也不指望被注意。準時、堅固、安靜,像一個不佔空間卻總在場的工具。DW‑5600少有機會變成話題焦點,但我保證三十年後,它還是很多人最常戴出門的那一只錶。

●品牌:CASIO G-SHOCK

●錶名:DW-5600KHG25《凱風快晴》

●功能:時間、日期顯示、計時碼錶、鬧鈴....等眾多功能

●機芯:石英機芯

●材質:強化塑膠

●防水:200米

●建議售價:NT$3,600

●品牌:CASIO G-SHOCK

●錶名:DW-5600KHK25《神奈川沖浪裏》

●功能:時間、日期顯示、計時碼錶、鬧鈴....等眾多功能

●機芯:石英機芯

●材質:強化塑膠

●防水:200米

●建議售價:NT$3,600

相關文章

新錶2025/終結者還是好幫手?G-SHOCK MTG-B4000靠AI回歸工程本質

【錶壇焦點】三強鼎立!淺談日系手錶品牌的高階化策略

新錶2025/ 戴上軍神甲冑!CASIO MRG-B2000新色降臨

更新時間 2025.09.03 03:2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