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價格體系動盪,台灣難以獨善其身
2025 年8 月 7 日,美國對瑞士鐘錶加徵 39% 關稅正式生效。作為瑞士鐘錶最大出口市場,美國在 2024 年貢獻了約 44 億瑞郎,佔總出口 16.8%。當這麼大的市場遭遇重稅衝擊,品牌自然無法袖手旁觀。
這場原本針對瑞士的單邊關稅措施,最終卻可能將成本外溢至全球市場。多數瑞士高級鐘錶品牌採行全球價格一致與配貨平衡機制,不太可能由美國市場獨自吸收 39% 稅負。即使品牌願意承擔部分關稅成本,一旦美國售價拉高,為防止灰市套利與跨區價差擴大,就勢必同步調整其他市場售價,或透過收緊配貨與折扣彈性來控制結構失衡。

這並非推測,而是已有明確跡象。早在 2025 年春季,ROLEX 等品牌就在美國市場率先上調售價約 3%~10%。若其他市場價格不動,美國買家轉向海外採購或尋求代購套利將成為必然,這也促使品牌傾向主動出手控盤,讓價格與供應回到可控制範圍。
根據《WatchPro USA》、《Monochrome Watches》與《Business Insider》等鐘錶與財經媒體的市場分析,部分品牌為分攤美國關稅壓力,未來在亞洲市場的調漲幅度預期將落在 8% 至 22% 之間:熱門高階款可能達 15~22%,中高價品牌約 10~15%,中低價位則在 8~10% 左右。這些資料雖非品牌官方公告,但已被視為產業內部的主流預估基準。
因此,儘管關稅發生在美國,最終卻由全球消費者共同承擔:亞洲市場價格同步調整、熱門錶款更難談、更難配;即使從未走進美國市場的錶迷,也難以倖免於這波結構性代價。

熱門錶候補期拉長,價格反彈超出預期
熱門錶本來就難買,如今更難談。過去只要有耐心排隊,部分熱門運動款仍有機會在三到六個月內交貨,現在交貨期動輒一年起跳。部分通路更要求搭售、拉高累計消費門檻,才願意釋出熱門型號。
價格走勢也同步反映這股緊縮氛圍。根據 《WatchCharts》(專門追蹤二手與灰市鐘錶價格走勢的分析平台)發佈的指數,2025 年第二季瑞士二手錶僅小跌 0.3%,創下連續 13 季以來最小跌幅;而 7 月則出現轉正,整體市場回彈 0.2%。

另一方面,《Subdial Watch Index》(由英國二手錶交易平台 Subdial 所設計,專門追蹤 50 款高流通熱門錶型的價格波動)顯示,瑞士二手錶2025 年上半年已累計上漲 5.3%,第三季動能持續延續。整體趨勢顯示價格跌勢放緩,市場進入觀望與消化階段,甚至部分熱門型號已出現明顯反彈。
熱門品牌如 ROLEX、PATEK PHILIPPE 等型號仍維持強勁買氣與穩定價格。這波升溫並非景氣回暖所致,而是「焦慮型提前消費」驅動:買家擔心價格還會再漲,或遲早買不到,於是選擇加價搶先入手。當需求搶在前頭、供給卻無法補上,價格曲線自然不會溫和。

中低價位瑞士錶壓力大,反而釋出議價空間
對照熱門款供需失衡,中低價位瑞士品牌反而顯得低調務實。這些價格約落在新臺幣 5 至 12萬元之間的型號,長期在美國市場仰賴百貨與線上電子商務的促銷通路支撐銷售。如今受到 39% 關稅衝擊,價格競爭力明顯受壓,品牌也面臨「漲不上去、又不能硬撐」的尷尬局面。
部分品牌選擇暫緩對美出貨,轉向關稅負擔較低的市場消化庫存。雖尚未形成全面性的「亞洲傾銷」格局,但確實可見一些品牌與經銷端展現比過往更高的彈性。包括延長保固、贈送錶帶等「非價格型讓利」,都成為近期的常見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有賣壓,品牌端仍普遍維持原定價不動。即使是中價位線,也幾乎不會透過官方調降建議售價來因應市況,反而更傾向授權經銷端進行靈活操作。這樣既可保住品牌價值與全球價格結構,又能適度刺激銷售,避免損傷長期形象。
對消費者來說,這波中低價位瑞士錶的讓利潮,反而是一個可理性談條件的時間視窗。若目的是為日常佩戴、對話題性或保值性並不執著,現在正是可以靜下心挑錶、爭取實質附加價值的好時機。

日系高級錶未動聲色,但晉級態勢浮上檯面
日系高級腕錶目前尚未直接受到全球調價震盪的影響,通路依舊保有一定議價空間,實際成交價也相對穩定。然而,隨著瑞士熱門款價格持續上升與供貨吃緊,日系品牌的「高 CP 值」優勢正逐步被放大,逐漸成為鐘錶愛好者眼中值得正視的選項。
特別是在美國市場,部分消費者已開始將日系高端品牌視為瑞士熱門錶款的替代選擇。根據彭博(Bloomberg)報導,GRAND SEIKO、NOMOS GLASHÜTTE和 TUDOR 正被視為「非富豪三巨頭」(The non-billionaire’s Holy Trinity),反映出這些品牌正被重新評估其高級製錶定位與價值感。

然而,日系高級錶的年產量本就不高。如GRAND SEIKO年產量僅約 45,000 只(與 AUDEMARS PIGUET 相近)。一旦美國市場需求大增,品牌極可能重新分配優先順序向北美傾斜。對亞洲(尤其非日本本地)市場而言,這意味著未來幾季內熱門型號可能更難配到,甚至即便未正式調漲,實際成交價格也將貼近定價,原本可談的折扣空間勢必縮水。
這樣的變化,除了是短期配貨策略的調整,更可能為「品牌順勢推高再定位」的契機。趁瑞士錶漲價混亂之際收緊讓利、穩住價格印象,對外釋放的訊號很明確:日系高級錶的定位將持續晉升,目標是能與傳統瑞士高級品牌同場競技的實力派選手。

二手市場熱度重燃,風險也同步升溫
當新錶越來越難談、熱門款交貨遙遙無期,二手市場自然成為不少人退而求其次的選擇。無論是不鏽鋼運動款、復刻經典型號,還是限量聯名版本,近期在拍賣網站與二手通路的詢問量明顯上升,部分熱門款甚至出現「上架即售出」的情況。

此外,品牌開始積極介入二手市場秩序建構。ROLEX 已正式推出自家認證中古(CPO)計畫,透過授權通路提供完整認證、全面檢驗與兩年保固,讓消費者買得更安心。其他品牌如 OMEGA、CARTIER 雖尚未推出官方 CPO,但部分零售商(如 Tourneau)提供具備原廠零件整備與保固的「認證中古」服務,主動提升中古市場信賴度。
不過熱度升溫的同時,風險也同步升高。近年仿品與拼裝錶的等級愈來愈高,從假殼、翻新機芯,到偽造保卡與配件包裝,都足以混淆一般消費者。尤其在熱門錶款價格收斂、市場氛圍偏多的狀態下,更容易出現「價格漂亮、但來源不明」的陷阱。

市場調整之中,選擇更需冷靜
這次瑞士鐘錶全球價格體系的劇烈變動,雖然起因是美國加徵 39% 關稅,但影響早已不只侷限在美國。熱門款變得更稀有,價格更高;中低價位錶議價空間加大;日系高級錶目前還算穩定,但可能面臨供貨轉向與漲價壓力;二手市場回溫的同時,風險也在升高。

如果是正在尋錶的人,與其等著價格什麼時候會到「最低點」,不如想清楚,這只錶現在值不值得入手?行情有起有落,但真正值得的是你開心、期待想要每天戴在手上的,那只腕錶。
美國大關稅時代錶迷購錶交戰守則重點
●熱門款配貨壓力升高,價格趨硬,要嘛早點上車,要嘛多備籌碼。
●中低價瑞士錶進入可談區間,可主動出擊、爭取延保與配件。
●日系高級錶仍可議價,但未來可能收緊,觀望者請留意轉捩點。
●二手市場重燃熱度,買賣宜快狠準,並確保來源與保固條件。
●認清真正需求,不被話題與情緒推著走,才是長線穩贏的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