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第三方委員會公布調查報告之後,因為「性暴力」一詞引來中居正廣一方抗義,於是後續針對是否同意解禁保密義務,雙方各執一詞。當時中居正廣方面強調早已表明「願意解除」立場,恐就是因有信心能證明自己並無性暴力。雖然如此,據報雙方在解除意願的時序與內容上,曾多次出現落差。
比如中居正廣方面看了週刊報導,明指受害女子一方並未遵守保密義務,更強調彼此「非不同意」性交。只是受害女子律師具名菅沼友子反駁:「我與當事人從未洩密,相關立場早已事前告知對方。」
菅沼友子更稱真正違反保密義務的是中居正廣方面聲明中提及「非不同意」的字眼。總之此案自去年底爆發後,因為保密義務始終無法釐清真相,使得「有無性暴力」淪為各說各話,導致真相不明及輿論失控。
現在無論主動或被動,雙方皆傾向讓真相曝光。支持中居正廣的網友對受害女子發動網暴,甚至有名人以「失戀事件」輕描淡寫。面對輿論壓力,受害女子也希望事件能攤在陽光下,不再被誤解。接下來整案恐將進入法庭攻防,成為下階段事件發展的關鍵轉折。
★《鏡週刊》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