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就聽王宗杰說,小學放學後要幫媽媽撿蔥,我們現在的葱都已經整理得很好,以前的蔥可不是這樣,他要幫忙去膜,把粗粗的葱外皮去掉,媽媽才能去洗葱晾乾。即使建中的課業壓力很大,他下課後晚上還要送便當給父親吃,順便幫忙雇一下攤位,偶爾也會幫忙把肉包進麵糰作成尚未烤的胡椒餅。



所以我印象中的胡椒餅就是他家的味道,這種銘記作用,使得後來所有吃到的胡椒餅都要和他家比較。我知道這樣不太公平,但也沒辦法,小吃的口味建立,就是這樣的過程。
也因為讀書和工作的地緣關係,我第一個工作在《工商時報》,所以以前萬華戲院旁邊的「福州元祖胡椒餅」和我同學家的「福州胡椒餅攤」,是我認為台北最好吃的兩家胡椒餅。不過,我同學王宗杰他家開的胡椒餅,歷史更久,民國40幾年開到現在,已經是70多年的老攤了。




王宗杰告訴我,他爸爸是福建人,來台灣後一開始在基隆餅店工作,結拜的阿伯在圓環做胡椒餅,生意很好,要他爸爸來幫忙,後來還協助他爸爸在大同區寧夏路開了這個攤子,然後做到現在。反而那位阿伯,應該是台北胡椒餅最早的幾家店,後來因爲圓環拆了,搬到太原路之後,客源散了,後來也收了。許多圓環的老店,都是這樣不見的,這些老味道的消失,不禁讓人想起那時候沸沸揚揚的圓環拆遷案,到底做了什麼事?

回到胡椒餅,現在大家朗朗上口的胡椒餅,你知道其實是古老的諧音梗嗎?其實是個美麗的錯誤嗎?一開始他們在賣這個餅,也是賣個家鄉口味,叫它「福州餅」,福州餅台語唸起來諧音像胡椒餅,福州餅(台語)、福州餅(台語),你聽是不是很像胡椒餅呀。於是,唸著唸著就在地化了,擺脫了鄉愁的覊絆,福州餅就成了胡椒餅。現在有些老店還冠上福州兩字,新開的店只剩胡椒兩字了。
同學王宗杰告訴我,民國82年,他去福建旅遊,找不到胡椒餅,也找不到福州餅,當地叫做「葱肉餅」,而且肉很少,葱也不多,大部分是麵團。和台灣的口味已經不一樣了。
許多小吃,不管來源為何地,都要經過在地化的過程,口味才會生根落地。才會存活下來。王宗杰告訴我,一開始的胡椒餅,中間的餡只有肥肉,沒有瘦肉,這才是傳統的福州餅。他們家從民國40多年賣到民國60年左右,一直都是傳統肥肉,但他們的店旁邊是靜修女中,也是交關大戶,可能是生活富裕了、注重健康了,客人們建議要放瘦肉。
後來他爸爸幾經調整,變成現在的瘦肉3、肥肉1的黃金比例,叫做「赤肉胡椒餅」,大受歡迎。後來出來的胡椒餅店都是赤肉餅,是不是從我同學家開始的,我不知道不敢確定,不過我知道他們家是從民國60年之後才賣以赤肉為大宗的胡椒餅。不過,我同學說很多老客人堅持肥肉才是胡椒餅,所以直到現在,他們這家攤子仍出肥肉版的胡椒餅。


我同學大學是讀應用數學系,但畢業後仍回家和哥哥一起守護這家攤子,結婚後短時間出去工作,後來還是回家和哥哥一起做胡椒餅。不過現在已經退休了,現在的寧夏路福州胡椒餅攤,是由他哥哥的兒子和媳婦接手。

我問他,這樣的老小吃攤有什麼堅持的地方。他想了一下說:「我家的胡椒餅用老麵。老麵發酵放一桶,新麵放一桶,每次發麵都要用一團老麵加一定比例的麵粉,加水重發。夏天要用冰水,不然溫度高發酵太快麵會變酸,要加鹼水,酸鹼中和,麵才會香。」
王宗杰問我:你吃過福州繼光餅嗎?這個老麵的做法就是光餅的做法。他每天早上都要進行這樣調麵的工作,直到麵團變軟變香發好了,才包肉餡。講到肉餡,名為胡椒餅,胡椒只是其中一樣香料,而且不能多,用多了胡椒,肉餡會糊成一團口感不好。其他的香料還有五香粉、辣椒粉,他用的是雞心辣椒粉,比較辣味適中,另外就是醬油、鹽和糖。

寧夏這一攤調味比較不辣。我想可能是開在女校旁邊的緣故。他家的肥肉是手切,瘦肉是粗絞,也就是絞成肉丁的狀態,而非細絞。這一點就和我愛的另一家萬華的元祖胡椒餅不同。萬華的胡椒餅的赤肉是絞肉餡中加一塊完整的肉丁,讓你有不同的口感,而且調味較辣,較辛口。這是這兩家愛店口味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他們都是貼爐炭烤,所以每次出爐前,攤位門口都大排長龍。
我曾經問我同學一個愚蠢的問題,貼爐烤這個功夫很帥,手會不會燙到啊?同學冷回:「小心就不會燙到。」我又問,炭火在爐底下面,貼在下面的餅會不會比較快熟。同學又是冷回:「火是向上的,所以貼在上面的餅比較容易焦,貼在下面的餅,餅皮比較容易硬,烤的火候要注意這些細節。」我又問,要烤多久?仍是冷回:「十多分鐘就好。」我再問,肉會熟嗎?我真佩服同學仍有耐心的回答:「一定熟。」我相信經過我射手座如此莽撞直白的問話,大家都對你平常習慣吃的胡椒餅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
我的老同學還告訴我,像他們這樣用老麵做胡椒餅的店家不多了。現在的胡椒餅,很多都加酥皮,呈現比較鬆軟的口感,可能現代人牙齒不好,或者和過去追求紥實有咬勁的口感經驗不一樣了。


不過我發現,傳統的胡椒餅專賣店,就是只賣胡椒餅的店,比較少加酥皮,但早餐店,尤其是以酥餅、葱燒餅為大宗的店,他們的胡椒餅也好吃,但走的就是另一個路線。
像我們基隆的老店「正興酥餅店」,從民國48年營業到現在,這家位於基隆成功陸橋底下成功市場這邊,就在成功一路地下道旁的老店,主要是賣蔥燒餅、鹹酥餅、甜脆餅,三角餅,也就是外省厚燒餅。他家的一口酥胡椒餅,個頭比正宗胡椒餅小很多,要兩個才能頂一餐。

不過,這家店只有一口爐,每次平均分配胡椒餅、三角餅、鹹酥餅和甜酥餅,產量有限,甜酥餅和鹹酥餅要烤兩次,產量更少,所以我每次想吃,都要拜託住基隆的同事預訂,才吃得到。現場不一定夠。不過,以前只有老阿嬤一個人做,現在兩個兒子年輕人接棒了,可能產量會多一些。





大家都知道,吃胡椒餅最精彩的部分,是吃剛出爐的餅,熱騰騰的很燙手,先小咬一口,吸吮肉汁,然後再大咬一口,感受餅皮的焦香及咬勁,然後才是肉餡的鹹香辣。但最討厭的也是這部分,你先小咬一口,結果噴汁燙到了嘴巴,又淋得滿身都是肉味,接著,你只得倉皇狼狽的把剩下的兩三口吃完,還吮指回味,收拾殘局。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經驗,不過射手座的我常常發生。如果你是吃酥皮的胡椒餅就沒這個問題,因為肉汁已被酥皮吸收,少了燙嘴的樂趣卻也多了一點安全感,而且,冷了也好吃。買多一點,烤箱回烤可以當早餐吃。正統胡椒餅不太適合早餐,這種酥皮的可以。

所以,我現在要鄭重推薦另一家「羅東碳烤燒餅店」,它位於宜蘭。這家店是在羅東醫院上班的老友張永青醫師有一次帶給我吃它的「鹹酥餅」,裡面大量的宜蘭三星蔥,非常好吃。這是羅東在地人推薦必吃的燒餅,使用炭火直烤,焦香味十足,就算冷掉也好吃。



果真,我一吃就上癮,後來也會打電話去宜蘭訂一箱16盒寄到台北,然後冰起來,隨時想吃,就解凍回烤,非常滿足。不過,因為我喜歡胡椒餅,我有一天就問老闆有沒有胡椒餅,果然有欸。我訂了一些試吃,和基隆正興酥餅店相同,有加酥皮,但比較大,一個就可以飽。裡面是絞肉餡,椒香味很重,後來我訂鹹酥餅都會加訂一些胡椒餅。混著吃。




當然我去宜蘭冬山河旅遊,都會繞過去買,這家店附近坐車10分鐘可以到的羅東林場也很適合逛,更近的還有羅東文化工場,以前金馬奬也在那邊辦過。
對了。這個可以外帶外送的美食,老闆特別講究你如何回復剛出爐的美味。重點是三三三,烤箱預熱3分鐘到攝氏120度左右的溫度,然後燒餅進烤箱烤3分鐘,關火再燜3分鐘,取出。這是回復出爐美味的口訣。這三三三是鹹酥餅,如果是胡椒餅,烤的時間增加2分鐘。也就是三五三剛剛好。


每一次我介紹小吃,往往都會和大家一起做,但是,今天胡椒餅我是不做的,因為胡椒餅要好吃一定要貼爐炭烤,大家家裡一定沒這個設備,而且,我是射手座,貼爐炭烤的過程一定會燙到手,百分之百。
所以,要享受燙嘴的美味,我推薦去寧夏路吃70年老店正宗胡椒餅,或者您自己的愛店。比如萬華的、饒河夜市的名店或內湖警察局附近的名店,都好。或買有酥皮的小胡椒餅,回烤當早餐吃。台灣的小吃多樣又美味。每次寫完都想吃。
裴社長
- 《鏡週刊》《鏡文學》董事長,因曾任《壹週刊》總編輯兼社長,自此被眾人稱為「社長」。平日吃遍美食,又常向餐廳名廚請教,在《裴社長廚房手記》出版後成為暢銷美食散文作家,目前正在籌備第三本書。

福州胡椒餅攤
-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寧夏路45號
- 電話:0938-270-710
- 營業時間:16:00~23:00,週一公休。
福州元祖胡椒餅
-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89巷2弄5號
- 電話:02-2308-3075
- 營業時間:11:30~17:30
正興酥餅店
-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成功一路14巷11號
- 電話:02-2431-6488
- 營業時間:06:20~12:00,週一公休。
羅東碳烤燒餅店
- 地址:宜蘭縣羅東鎮南門路32號
- 電話:03-955-0731
- 營業時間:08:00~17:30,週日公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