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後一座核能發電機組核三廠二號機,今年5月屆滿40年使用期限,依法除役停機,但在藍白合作下,立法院送出「重啟核三」公投案。為此,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與台灣綠黨共同收集反方意見連署書,在民間團體與小黨的共同募集了2,000份連署書,本月14日上午送交中選會審查通過,成立反方辦事處,公投反方辦事處代表人李春祥表示,核三重啟公投案並未經過公民連署,是少數人抄近路成立的公投,主文含有假設性的前提,邏輯錯亂。
台灣綠黨負責統籌民間連署的行政工作,短短10天就取得超過門檻2倍的公民連署,他們表示成立反方辦事處是要讓民間反核的聲音也可以被聽到;核能發電雖然較少空污,但歷史證明,核能災變意外無法完全排除,一旦發生事故,對國土、對人民都是巨大的衝擊,地狹人稠的台灣將難以承受。更何況科學驗證核三廠的廠址地震風險明顯存在,核三廠好不容易安全下莊,豈能繼續拿屏東人的安全幸福做賭注?源源不絕產生的核廢料也是區域、世代及族群三方面的不正義。儘管如此,擁核方誇大用電的成長預估,並不惜以不實語言污名化再生能源的建設,使台灣朝再生能源轉型,建構永續環境的努力蒙上陰影。
公投反方辦事處16日提交反方代表人選,民間推出小市民代言人、新世代首投族、南部居民聲音的3位代表,第一位是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甘崇緯,代表的是小市民的聲音,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也是一位工程師。長期關注環境、土地與動物的處境,用科學的角度理解世界,也堅持以人性的關懷面對世界。
甘崇緯認為,在能源議題上,考量到核分裂發電所伴隨的核災風險,以及核廢料長達10萬年的處置問題,核電並不適合地狹人稠、地震頻繁的台灣。尤其在再生能源技術持續進步、儲能技術日益提升的今天,應該選擇更低風險、更低碳的再生能源,而不是重啟已運轉超過40年的核三廠。他表示「我選擇站出來,反對重啟核三的公投。因為我相信,安全、永續的能源轉型,才是真正負責任的選擇。」

第二位是今年剛滿20歲、首投族的代表吳亞昕,是親子共學暖暖蛇共學團自學畢業生,代表的是新世代的聲音,這次公投是她第一次行使公民投票權,從小學二年級開始自學至高中畢業,期間加入親子共學暖暖蛇,長期一同關注並參與社會議題,重視環境與能源、性別平權與國家主權的議題。吳亞昕表示。從小學開始接觸環境與能源的議題,當時常跟著爸媽上街、投入反核運動,對核電最深刻的印象,便是福島核災帶來的毀滅性影響,以及處理高階核廢料所需花費的長時間、高風險成本。沒想到十幾年過去,台灣社會對於核電的討論仍舊停留在表層,憑著過去核電廠安檢的預算、發電成本紀錄,直接套用到幾年後的今天、甚至未來幾十年,便向社會大眾掛保證核電的價格低廉,吳亞昕認為「這是完全不具備科學素養,也十分不負責任的行為。」
第三位代表則是屏東出生的立委莊瑞雄,代表的是來自南部居民的聲音,他表示屏東與台東已經為核電與核廢料承受了數十年的風險與代價,如今還以重啟核電為名要求地方再度承擔,這不僅是對地方的不尊重,更是對居民安全與尊嚴的嚴重漠視。他強調,在核廢料問題尚無解方前,強行討論重啟核電,不僅是推卸責任,更是極度不負責任的作法。因此,他決定親自參與本次辯論,為地方與居民發聲。
民間3位代表與行政院2位代表,包括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將出席8月7日、8月9日、8月11日、8月13日及8月15日,在全國性無線電視頻道舉辦的5場發表會,面對民眾黨提出的代表黃國昌、童子賢,以及國民黨提出的葉宗洸、翁曉玲、黃士修。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指出,其實在國民黨、民眾黨主導的《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中已有明文規定重啟核三的相關規定,跟公投主文幾乎一樣,公投已無實質意義,未來即便公投過關,也還是要經過主管機關的安全審查,不是說重啟就可以隨便重啟,耗費11億舉辦公投只為政治鬥爭?公投無法決定安全與風險,政治也不能凌駕專業,安全第一才應該是最優先的考量,為了守護台灣的永續與安全,民間選擇站出來表達反對的聲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