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邀請金鐘獎入圍演員阮氏翠恆、廣播主持人阮氏貞,以生命故事回應媒體如何形塑社會觀感;也有創業新住民、教師與公職人員分享文化融入與職涯奮鬥歷程。專家指出,去除刻板印象與政策支持同步,是台灣真正邁向多元共融社會的關鍵。
來自越南的阮氏翠恆,在台從影十餘年,坦言多數時候飾演的都是「越南新娘」角色。她表示,自己不斷與導演溝通,嘗試修正角色設定,讓劇本呈現更真實的新住民樣貌。「我希望大家不只看到外表,更能聽見我們的聲音、理解我們的故事。」她也談及自身為人母的經驗,如何陪伴孩子理解多重文化身分,期盼自己能成為文化之間的橋梁。
廣播人阮氏貞則指出,媒體應為新住民打造「聲音的家園」,不僅是語言溝通的平台,更是陪伴與理解的重要依靠。她分享從收音機時代到社群互動的轉變,節目從單向播音進入對話參與階段。「被聽見,才有力量走下去。」她呼籲政府與媒體共同建立永續的支持系統,讓新住民媒體成為穩定而有力量的發聲平台。
賽珍珠基金會榮譽董事長尤英夫指出,台灣社會對新住民仍存在理解落差。曾有研究顯示,高達六成的新移民女性曾感受過異樣眼光或歧視。他強調,社會應以「理解、尊重、接納與融合」作為基本態度,並提醒民眾避免將文化差異誤解為失禮。「唯有看見彼此,才能讓新住民成為真正的家人。」
台中市新聞局專門委員劉仲偉則表示,近年媒體對新住民的報導趨於多元與立體,市府也積極透過多語影音、短片拍攝與市集活動推廣新住民文化,讓大眾了解新住民不僅是台灣的一部分,更是文化創新的力量。他也鼓勵媒體從「同理」出發,避免以既定框架描述新住民,讓更多真實故事被看見。

鳳凰藝能總經理趙善意指出,媒體敘事過往多從弱勢角度出發,近年逐漸轉向文化主體的呈現,展現社會觀點的轉變。新住民不只是「被看見」,更應該「入心、入主流」,透過影視創作打開大眾認同之門。趙善意強調:「只要有故事、有信念,就算語言與資源有限,也能感動人心。」
論壇中,來自馬來西亞、現任逢甲大學講師的梁金群,則以文學書寫揭露新住民女性在文化適應過程中的掙扎與沉默。她坦言曾因口音遭教師甄試主考官質疑,「你應該去當英文老師比較適合吧?」她強調:「口音不等於能力低落,更不代表不認同台灣。」並鼓勵新二代記錄母親的生命故事,「唯有理解,才有真正的看見。」
而在創業與職涯面向,葉麗玲老師的故事激勵人心。她原為海巡署小隊長,育兒期間轉而投入烘焙學習,進而創立親子甜點教室,融合印尼文化與創業精神。她鼓勵新住民二代善用多元文化背景,發展個人品牌。印尼新住民陳妍蓁,長年推廣印尼舞蹈,並培育新住民二代參與文化傳承。她也身兼法院通譯與語言教師,指出母語學習常面臨家庭語境斷裂的挑戰,呼籲家庭共同參與,延續語言與文化根脈。
台中市勞工局施淑珠主任秘書指出,目前台中新住民人口已超過6.5萬人,市府透過27處就業據點、跨局處合作、職能培訓與創業扶持等措施,協助新住民與新二代克服語言、歧視與資源缺口。她也分享郭姓新住民女性透過創業輔導進駐青創基地,成功打造貝果品牌的實例。
台灣大學楊培珊教授指出,研究顯示新住民二代在中學後的學習表現已與本地生無異,具備雙語能力反而更具競爭優勢。她強調,關鍵在於建立自信與心理韌性,大學端也透過課程與USR計畫推動正念、社會支持與文化關懷,陪伴學生健康成長。
中山醫學大學顏啟華教授補充,新住民多從事勞力或照顧工作,語言障礙與健康識能不足易增風險。他建議推動友善門診、設置通譯服務與圖卡輔助,並透過多語衛教資訊促進新住民健康保障與生活適應。
論壇現場邀請多組新住民團體帶來精彩演出,展現文化融合的動人風貌。由越南新住民曾金釵擔任總主持展開序幕;「台中市春天女性成長協會」的春天陶笛隊,是來與東勢在地媽媽們與新住民共同組成,長期投入長者關懷與藝術教育,透過悠揚陶笛樂聲。
「印證幸福舞團」以融合印尼爪哇、貝塔維、達雅克等族群的舞蹈演出,呈現多元族群共榮共好的精神,象徵台灣社會中彼此尊重與包容的幸福樣貌。來自越南的新住民藝術團體「蒲公英舞劇團」,也以生動表演描繪文化傳承與家庭記憶,展現新住民女性堅毅與創造力。
現場同時規劃多元文化市集;來自法國的卷師傅帶來人氣品牌 「卷卷卷」肉桂捲,香氣四溢;上海的新住民 卞健文 以專業珠寶鑑定師的身分,現場展示寶石知識與收藏魅力;東勢地區的新住民媽媽們,則展出融合客家文化的藍染手作作品,展現跨文化工藝之美;湖南新住民,分享自製的手工辣椒醬,道地風味十足。透過市集交流與文化展示,促進新住民經濟參與,讓多元文化在地生根,為論壇活動注入更多互動與溫度。
台中市副秘書長張大春出席第二場論壇「求職與職場」,與現場集結各領域專家與新住民代表,從文化傳承到職涯發展進行深度對話,張大春表示期待透過政策、教育與社會對話,營造多元友善的環境,讓新住民與新二代在台灣找到安心成長與實現夢想的空間。
主辦單位之一壹元書院院長賴慕芬,長年投入新住民文化與教育倡議,至今已關注相關議題第九年;壹元書院目前正與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YMCA共同籌辦《八方藝術節》,展期5月延續至8月底,聚焦多元文化與藝術共融。論壇現場也同步展出,來自新住民創作者的藝術作品,展現視覺語言如何回應生命經驗與文化認同,與論壇主題呼應共鳴,讓更多民眾透過藝術看見新住民故事。
法制局局長李善植總結表示:「感謝與談人們真誠而深刻的分享,從影像、聲音到文化實踐,我們看見媒體如何成為理解與連結的橋梁。期待未來能持續推動更多對話,讓台灣成為真正多元共融的社會。」
相關文章
獄囚逃亡犯重案5/重犯逃亡不拘提不通緝 離譜竹檢還讓他再多一個月自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