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進逼,台灣近年軍事演習加強加廣,現在好朋友日本也因為台灣有事話題遭受威脅,日中關係緊張之際,中國大連海事局發布禁航令,在渤海海峽、黃海北部水域執行軍事任務長達兩週遭解讀再對日本下馬威。
淡大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鄭欽模:「(中共)他對外要防止一個骨牌效應,這場所謂威嚇性的外交措舉,恐怕還沒有那麼容易結束」。對於中國的舉動,學者並不意外,而這次事端就從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喊出,若台灣有事日本將行使集體自衛權而開始。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當時裴洛西訪台,(中國軍演)其中發射的11枚導彈,有5枚落在日本的經濟水域,日本評估中國對台的軍事行動,會造成對日本的影響,何錯之有,始作俑者就是中國」。
日本有國安戰略考量,將檢討「安保三文件修正」,我國國安局報告中指出,中國運用複合式手段施壓,包含外交發動恫嚇言論,並取消日韓中文化部長會議,輿論戰操作日本間諜等議題,經貿更對旅遊、藝文、水產出手,再加上軍事演練,就是希望日本撤回言論讓步,即便日本不想擴大對立,但也不會屈從霸權,這時候的台灣該怎麼做?
國防院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台灣最重要的是秉持戰略藝術,也就是得到支持不張揚,但是把握時間強化自己的防衛能力」。台灣有事已經不單單是日本有事,從美方挺日言論到美日印澳菲等同盟演習,就能看出台灣牽動印太和國際秩序,現階段得持續強化自我能力,成為有助力的堅定夥伴。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