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中日外交風波對民眾的影響,《路透社》採訪2名在上海經營日式餐廳的日本人。業者伊藤隆志透露,每當兩國發生重大外交事件,店裡生意就會受到劇烈影響,現階段最明顯的影響就是訂位臨時取消,他感嘆,隨著中日關係的每次震盪,心情也隨之高低起伏,讓他感到相當痛苦。
雪上加霜的是,在這波禁令前,中國才剛放寬了先前因日本福島核處理水排放而實施的海鮮進口限制,伊藤隆志雖然已努力改用本地食材,但仍有部分魚獲需要從日本進口。他認為,本次事件是迄今為止最大的衝擊之一,且短期內進口管制恐難有轉圜的好消息。伊藤隆志認為,高市早苗已表態,立場不太可能改變。
另一名在上海經營串燒店的曾根和明(曽根和明)自2012年赴中,歷經數次中日關係惡化,但他仍選擇留在中國工作。他表示,這份選擇是因為他的朋友們並沒有因為政治問題對他的態度產生改變,「人們,尤其是好朋友,並不會因此對我區別對待,這也是我還能繼續在中國工作的原因。」
曾根和明表示,他不擔心自身的安全,但更擔心兩國政治摩擦可能阻礙商務、人際與文化交流,而非人身安全問題。他與伊藤隆志都表達了對外交官的期盼,希望日中雙方能設法改善現況,讓兩國人民能夠自由自在地享受美食和人際往來,而不是陷入互相對立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