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一名女大生透過賣貨便交易時,遇到假客服,遭詐騙27萬元。(示意圖,photo-ac)

女子遇詐騙27萬學費沒了 醫師也中招!險損失5萬

記者|徐如奕

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於20日在臉書分享自身受騙經歷,指出他出售二手遊戲片時,遭買家誘導使用假冒「賣貨便」頁面,並加入LINE與假客服聯繫,對方一步步索取其帳戶資訊與餘額,甚至要求輸入「開通密碼」49950,他察覺異常僅輸入「5」,隨後帳戶立即轉出5元,才驚覺是詐騙,所幸沒有照指示操作,否則恐將損失近5萬元。他希望藉此提高大眾警覺心。

另外,一名女大生日前於Threads發文表示,自己透過「賣貨便」購買樂團芒果醬毛巾時遭到詐騙,從她公布的對話紀錄可見,假的賣貨便網路先顯示「未實名認證」,導致交易失敗,她進一步聯繫上假的賣貨便客服,對方誘導她提供姓名、電話、銀行或郵局帳戶等個資,並安排語音客服協助,接著便以急迫語氣透過話術指導操作,讓她陷入陷阱,原PO已向警方報案。

「Whoscall」小編在女大生貼文下留言,整理出典型的「賣貨便詐騙」手法供民眾參考,詐騙流程通常為假買家主動聯繫、提供假物流連結、製造交易問題,最後假客服再以「賣家未認證」或「金流問題」等理由,要求提供銀行帳戶、信用卡資訊,甚至支付「驗證費」,一步步將賣家拖入陷阱。

「Whoscall」小編強調,正規物流公司不會要求提供銀行帳戶或支付額外費用,若買家堅持使用特定物流平台進行交易,民眾應先查證該平台是否為官方網站,避免誤入假冒頁面,若遇到交易異常或問題時,要透過官方網站或 App 聯繫客服,而非使用陌生人提供的聯絡方式,最後,若遇可疑情況,應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或向警方報案。

★ 《鏡新聞》提醒您:凡遇可疑電話,不論手機或市話,可撥打「反詐騙諮詢專線165」電話,由專業人員為您提供協助。

更新時間 2025.07.23 19:45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