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廣告

廣告

疾管署呼籲,若符合猴痘疫苗接種資格者,請把握時間上網預約施打,提升自我防護力。(AFP)

猴痘疫情升溫 有這7大症狀速就醫!符合資格快打疫苗

記者|劉映茹

1958年猴痘病毒首次從研究用猴子身上被發現,1970年在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出現首例人類感染猴痘病毒,隨後中非及西非皆有個案傳出,自此漸漸往世界各地擴散。猴痘傳播方式主要分為人傳人和人畜共通傳染兩種,前者為與猴痘患者擁抱、按摩、親吻、發生性行為,以及長時間的面對面接觸等;後者是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損傷的皮膚或黏膜而被感染。

疾管署指出,猴痘症狀與天花相似,兩者同屬「痘病毒科」,但猴痘症狀較為輕微,致死率也較低,臨床症狀包括發燒、畏寒、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週、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極度倦怠。在發燒1至3天後會出現皮膚病灶,通常自臉部蔓延致身體其他部位,四肢比軀幹更常見。

若出現猴痘類似症狀,須盡速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疾管署提供)

通常症狀會持續2至4週,大多數個案會在幾週之內康復,不過兒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要更注意併發症狀況,其中包含繼發性細菌感染、肺炎、敗血症等。若欲預防猴痘,應避免接觸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也不要共用餐具;盡量維持單一性伴侶,並從事安全性行為;如果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時,避免接觸齧齒及靈長類動物,食物煮熟後再食用。

疾管署表示,目前已開放第二階段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針對民眾自我風險評估「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行為」者,可於每週一至週五上午9時至下午5時,至疾管署「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台」登記接種暴露前預防疫苗,及選擇欲前往接種之醫院。要提醒民眾週末及例假日不開放系統並未開放,需再多加留意。

因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主要以親密接觸的人際傳播為主,再次提醒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風險場域時,應落實自我防護,盡量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的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完整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

更新時間 2023.04.17 18:11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