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廣告

廣告

中央銀行不認為台灣產業有「荷蘭病」現象。(資料畫面)

台灣半導體強勢憂患「荷蘭病」 央行2點駁斥:傳產也很強

記者|林妏緹

國民黨立委林德福日前質詢指出,政府只重視科技業,科技業薪資比起其他產業可謂一枝獨秀,質疑台灣恐出現荷蘭病徵兆。對此,央行總裁楊金龍答詢時則說,台灣絕對沒有荷蘭病的現象,對於外界質疑,央行6日傍晚特別發布新聞稿解釋荷蘭病來由,也分析台灣產業結構,強調科技、電子業發展貼近全球市場需求,至於傳產業表現也不差,包括附加價值率與市占率都同步成長。

央行指出,所謂的荷蘭病是指1960年代,荷蘭在北海發現天然氣油田,靠著大量出口天然氣帶來貿易順差,並累積大量外匯,卻也因此推升荷蘭盾大幅升值,進而削弱其他產業生產、出口,並使競爭力下降,《經濟學人》在1977年首度將荷蘭面臨的問題稱之為「荷蘭病」,荷蘭為小型開放經濟體,內需不大,經濟主要靠製造業出口支撐,在北海發現天然資源後,政府大力發展天然氣產業,反而因資源移動效果及支出效果,對製造業的就業人數、薪資及生產成長帶來不利影響。

近年不只台積電、聯電,鴻海也正為電動車布局第三代半導體。(路透社)

央行表示,台灣傳產與電子資通訊產品,兩者出口年增率走勢多與全球需求同向;至於傳產業附加價值率與全球市占率也同步成長,並未出現如荷蘭病所述競爭力下滑的情形。央行更指出,電子資通訊產品,尤其半導體產品受惠美中貿易爭端、台商回台投資,以及疫情帶來遠距商機,因此從2019年起,出口年增率高於國際市場進口年增率。

至於傳產業也長期致力於高值化,儘管雖然傳產業的附加價值率升幅小於電子資通訊產業,但長期趨勢仍持續向上,包括塑膠製品、機械設備、紡織、基本金屬與化學材料等,強調傳產業競爭力並無下滑疑慮。央行進一步指出,若從前15大出口品的全球市占率觀察,傳產出口品如鋼鐵製扣件、塑膠原料、腳踏車零配件等的全球市占率穩定提升,顯示傳產出口品國際競爭力不弱,占有全球一席之地。

在薪資部分,央行表示,近年台灣傳產製造業薪資漲幅不大,較電子資通訊業漲幅明顯為低,而就業呈現下滑,反映勞動需求減少,與荷蘭病工資上漲之症狀不同。

更新時間 2022.11.07 08:53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