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廣告

廣告

過去的研究告訴我們,媒體在處理選舉新聞時,喜歡用賽馬式的報導方式。(圖片來源: 路透社)

平衡報導、公平原則實務上面臨的困境

作者|翁秀琪

今年的11月26日就是九合一選舉投票日,選舉新聞的報導,更需要注意平衡報導和公平原則,以確保「公正」。

NCC在民國109年曾委託世新大學羅慧雯等學者針對「新聞公平原則參考準據、處理程序與資訊揭露」進行研究[1]。該研究先以比較法取徑,比較了英國、歐盟、韓國、美國、日本和我國的相關規範做了介紹,並舉辦三場(含實務工作者、法律與傳播學者專家,和公民團體)的焦點團體。對於以上各國平衡報導、公平原則制度規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 惟該文對於實務界遭遇到社會重大議題及選舉相關新聞,要如何報導才能做到「公正」並未提供業界可資參考的做法。

平衡報導、公平原則是保障新聞報導能夠「公正」的方法,道理雖然簡單清楚,但是實務上要做到,往往會遭遇到一些困難,特別是必須依賴影像說故事的電視媒體。 例如最近網路熱蒐的「論文門」新聞,由於兩篇論文的作者之一拒絕出面說明,只委託律師發表聲明,因此,絕大多數的媒體為了達到「平衡報導」的基本要求,大多只能以律師聲明畫面代表爭議一方的立場。但是這樣的報導方式,又極容易造成「公平報導」的不足,亦即願意出面說明的一方,占據媒體報導的版面就相對顯得多。 這是以「人」作為報導單元 (unit)容易產生的實務困境,一般平面媒體的做法,就是在報導中說明某位受訪者至截稿時間均聯絡不到或拒絕接受訪問,廣電媒體處理起來就相對困難。如果記者在採訪規劃時,除了以「人」作為平衡的單元外,還能以「觀點」作為報導的切入點,要達到「多元」、「平衡」就相對容易。但是新聞學上有「名字製造新聞」(name makes news)這樣的說法,媒體報導強調人,的確也會增加收視率和點閱率,這也說明了媒體樂此不疲的原因。

「論文門」這則報導還牽涉一個「媒介真實」(media reality)和「社會真實」(social reality) 的問題,即:兩篇論文有無牽涉「抄襲」問題? 如果有,究竟是誰抄襲誰? 判斷有無抄襲的標準和證據是甚麼? 以上這三個攸關「社會真實」的關鍵問題,媒體記者在有限的時間內,例如電視記者在每日新聞 (daily news)的壓力下,代表「媒介真實」的新聞報導如何處理? 如何確認甚麼是「真實」? 目前媒體的作法是以台大和中華大學學術倫理委員會的決議代表事實的最後真相。如要認真探討,或許可以採取《消費者報導》的做法,將論文視為「產品」,送專家鑑定。但是,後續引發的問題會是: 誰是專家? 還有,此則新聞涉及敏感的選舉議題,找鑑定人估計會遭遇極大的困難。當然,這次的論文新聞,的確也有不少學者專家主動在社群媒體上發表自己的專業意見,然後被認同的網友不斷分享出去,最後變成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對於「事實真相」的釐清,也無助益。

類此敏感性高,又牽涉到選舉成敗的新聞,媒體記者想要以簡單的每日新聞細緻處理,的確有困難,可能只有藉由較深入的調查報導,才能查個水落石出。至於在時間壓力下的每日新聞,可能也只能停留在較低的「真相」層次上,以多訪問人,從不同的觀點切入來解決平衡報導和公平的問題。

同樣情況在選舉新聞的報導中一樣會出現。 過去的研究告訴我們,媒體在處理選舉新聞時,喜歡用賽馬式的報導方式[2],但有學者依國外做法,主張以公共新聞學的報導方式取代之[3] 所謂公共新聞學的報導方式,就是主張將選舉報導的內容回歸到選民,將選民關心的議題作為報導的重點,而非只注意候選人的民調報導。

根據美國選舉研究經典作《美國選民》( The American Voter)的研究顯示,選民的投票取徑大致可分為: 政黨導向、候選人導向、議題導向等幾個方向。(A. Campbell,et al., 1960)[4]

統獨意識形態是過去影響台灣選舉的重要因素,根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台灣民眾統獨立場趨勢分佈 (1994-2022.06)[5],目前占比最高的是「永遠維持現狀」(從2021年的27.3%增加為今年的28.6%),已經與去年佔比最高的「維持現狀再決定」(從2021年的28.4減少為今年的28.3%) 產生了黃金交叉,顯示目前有近三成的台灣民眾的統獨立場是希望「永遠維持現狀」。不知道這樣的趨勢,對於各政黨在選舉策略上是否會產生影響。不過,如果從本文的主旨「平衡報導、公平原則」而言,媒體在本次選舉報導,應該儘量避免賽馬式的報導方式,回歸選民關心的議題,這樣也比較容易達到平衡報導和公平原則。

參考資料:

Angus Campbell, Philip E. Converse, Warren E. Miller, and Donald E. Stokes(1960). The American Voter.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莊天憐(2001)。<我國「獨立選民」的發展與變遷>,《選舉研究》,第八卷第一期(90/05): 71-115。

[1] 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0081/5138_44734_200817_1.pdf

[2] https://ntujournal.typepad.com/files/1-14.pdf

根據張錦華這篇論文,所謂賽馬式的報導方式,指的是「『賽馬式』新聞是指報導競選過程中的活動策略、選情預測、民意調査等,僅著重於競賽表面戲劇化的輸贏拉据過程,將民主政治精義所繫的選舉簡化爲如同賽馬般的賭賽;Robinson & Sheehan(l983)曾分析賽馬新聞份量甚多的原因,是由於其具有迎合讀者興趣的高度新聞價值,並且表面上符合講求人、事、時、地、物的事實新聞報導規範。」(p.140) 且根據國外的研究,美國的三大電視網,賽馬式與實質性新聞的比例爲9 : 1(Patterson & McClure, 1976);而報紙則幾乎達到8 : 1(King, 1990)(p.141)

[3]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21000901-260109?chdtv

[4] https://press.uchicago.edu/ucp/books/book/chicago/A/bo24047989.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American_Voter

[5] https://esc.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7805&id=6962

[6] https://esc.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7805&id=6962

更新時間 2022.09.27 14:32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