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廣告

廣告

海保署憂心珊瑚白化情形,指出將持續監測後續變化狀況。(海洋保育署提供)

南部珊瑚白化「2級警戒」持續8週 海保署將推保育計畫

記者|許行君

海保署18日發布新聞稿,指出全球氣候暖化導致海洋熱浪,是導致造礁珊瑚大量減少及白化的主因,而參考9日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珊瑚礁觀測資料顯示,台灣南部海域接下來的1至8週進入2級警戒,北部海域進入1級警戒,如果再沒有颱風降雨為海洋降溫,恐怕會發生嚴重且廣泛的珊瑚白化。

海保署表示,目前調查珊瑚白化情形,在東部基翬有輕度白化現象,其他則有零星白化情形,海保署將持續監測後續變化狀況。環保署也提醒,1級警戒是可能發生明顯的白化事件,2級警戒是可能有嚴重的珊瑚白化或死亡;倘若真的發生珊瑚大規模死亡,將造成許多魚類的棲地消失,影響生態。

海保署在111年度持續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針對台灣本島及離島等共計30個地點進行珊瑚監測調查,目前已完成北部、東北部、東部、南部、綠島及蘭嶼等20處,大部分地點僅有零星珊瑚出現白化,主要出現於約2公尺以淺的海域,因溫度較高、光線較強,且人為活動的干擾較多。但東部基翬3公尺以淺,有較多珊瑚呈現輕度白化,有些熱敏感種類,如列孔珊瑚呈現中度白化,而南部後壁湖和出水口也有珊瑚群體白化。

海保署與海生館合作針對台灣本島及離島等共計30個地點進行珊瑚監測調查,發現東部基翬淺區較多珊瑚輕度白化。(海保署提供)

海保署強調,保育需要各方團隊參與及合作,目前正草擬珊瑚保育計畫,結合中央及地方政府、學術單位與民間力量,從保育策略的擬定、持續監測、保育復育到教育推廣,實踐海洋保育行動。

海保署除了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台灣大學等單位合作珊瑚監測;持續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合作進行珊瑚移植;也補助新北市政府執行「卯澳灣珊瑚移植計畫」;並持續透過「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鼓勵民間團體參與珊瑚監測,今年起也擴大「珊瑚保育在地參與推動計畫」,與6個澎湖在地團體與潛水業者共同執行珊瑚公民科學調查、復育與教育推廣。

海保署表示,將持續關注台灣珊瑚狀況並發布相關資訊,讓民眾更了解台灣的珊瑚狀況,並推動台灣珊瑚保育計畫,制定整體性監測與復育執行策略,以保育台灣周遭海域珊瑚生態。

更新時間 2022.08.18 12:2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