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廣告

廣告

17萬筆DNA比對追凶 刑事局鑑識中心屢破冷案

記者|鏡新聞 綜合報導

記者向嫌犯蔡榮樹:「你怎麼進去學校的?」、「為什麼會想要對小朋友下手?」1990年北市南港成德國小,發生小六女童性侵殺害案件,兇嫌蔡榮樹逃了21年,法律追溯期只剩三個月時,警方卻透過另一起性侵案,比對出他的身分成功破案。

死者丈夫1997年4月:「看到我太太脖子被刺了好幾個洞。」、「我趕快把他按住趕快撥打119。」還有25年前,北市文山區,這間電腦維修行老闆娘遭歹徒狠刺20多刀慘死,雖然警方採到1枚血指紋,但直到19年後追溯期滿前,刑事局才比對出身分逮到凶手。

當案情陷入膠著,生物跡證、指紋,往往就成了破案關鍵,刑事警察局刑事鑑識中心主任黃女恩:「每一個我們國內發生的新的刑案,證物、DNA資料都會去跟,我們過去蒐集的這些,犯罪嫌疑人跟被告DNA資料做比對。」

刑事局的鑑識中心,實驗室內擺放各種儀器,工作人員取樣,放到顯微鏡下找線索,民國110年修正,去氧核醣核酸採樣條例後,包括重大刑案,還有性侵加重竊盜、槍砲毒品等犯罪者,他們的DNA都會進入刑事局的資料庫,目前累積超過17萬筆,過去五年來,靠著DNA比對,每年幾乎都破獲近兩千件刑案。

刑事警察局刑事鑑識中心主任黃女恩:「原來大概一年蒐集一萬五千份,現在大概是一萬份左右,那我們累積到現在大概有17萬筆左右的DNA資料。」

過去因為證據不足難以偵破的冷門刑案,這些跡證資料都將成為重要線索,像是彭婉如、尹清楓、劉邦友三大懸案,未來都得靠這些證據,找出可能破案的蛛絲馬跡。

更新時間 2022.05.19 20:47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