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廣告

廣告

婦女團體力推「處女膜正名」 走出處女情節迷思

記者|劉子維、魏林彥

輸入關鍵字「處女膜」,一個又一個醫美診所廣告接連跳出來,都在強調要讓女性身體裡這層薄膜恢復如初,2022年處女情結依舊存在。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這是我們女性身體的一個名稱。」婦女團體點出處女膜這個用詞,是給女性貼標籤的污名化用語。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我們身體的器官也好,組織也好,在命名的時候一般都是跟著它的功能,或是它的位置,或者它的組成來命名,沒有人把一個價值觀,或是有汙名(化)的這樣的一個情形。」

婦女團體發起徵名,不再使用處女膜,改用陰道膜、陰道前膜、陰道冠,或是由英文hymen音譯的海門膜,都有人討論,徵名在5月底告一段落後,會正式向衛福部提出建議。

而事實上,處女膜也不是一層膜,大家從小就上過健康教育,但似乎沒有看清楚。生理用品品牌創辦人凡妮莎:「其實女性的胚胎,當初在發展的時候,子宮和陰道這兩個部位,它其實是分開發展的,到後來它會慢慢接在一起,那這一圈環狀組織,就是所謂的陰道冠。」

位於陰道口內1-2公分處,經血會從組織的孔洞排出,從來就不是密封的膜,騎腳踏車、跌倒或劇烈運動,都有可能受損。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當你把這個破,解釋成不再是處女,或是說失去童貞這樣的概念,那很多女性就會因此受到傷害。」

捨棄處女膜的稱呼,不帶價值判斷,看到身體器官,是女性權益往前邁進的第一步。

更新時間 2022.05.14 16:24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