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廣告

廣告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早就與總理關係不合,如今也表現在對台議題上。(法新社)

立陶宛開設台灣代表處 燒出總統、總理分歧

記者|彭馨儀

影音|朱嘉琳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直接在《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訪問時,認了允許台灣以台灣為名開設代表處是個錯誤,還說這部分強烈影響了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因此分析,這是總統和總理唱反調。

早在去年11月就有報導,瑙塞達與總理已經2個月沒開會,一反之前每星期一開會的慣例,專家也分析,打從2019年總統大選彼此對決開始,總統和總理的關係就明顯緊張。

立陶宛政府執政以來,除了受到中國抵制,還受到白俄化肥醜聞影響,政府信任度從去年11月一路下降,不信任度則上升到逼近50%。去年底外交部長與交通部長雙雙請辭,總理確認收到時說,不排除整個政府下台的可能性,當時總統還說2名部長是為事件負責,沒有必要等待總理的決定。

後來《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去年一項民調顯示,支持政府對台、對中作為的民眾有34%,沒意見的大約26%,不支持的則占4成。當地專家就分析,民調顯示立陶宛民眾對台灣與中國議題的認知有限,因為是外部惡意勢力與內部政治競逐多重交互作用情況下,凝聚社會共識相對困難,指的就是總統、總理完全分裂。

但是《波羅的海通訊社》分析,立陶宛因為挺台灣民主,在經濟貿易和外交被中國打壓,中國國企「中鐵集裝箱」先是中斷直達立陶宛的鐵路貨運,去年底財政部長也坦承立陶宛出口扛不住,政府因此緊急撥款6百萬歐元,同時尋求歐盟貸款。龐大的外交壓力才會導致總統出此言,希望有機會止血。

更新時間 2022.01.05 14:25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