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綠光世界劇場《八月,在我家》 9月5日首演,左起張晴、王琄、吳念真、吳定謙、姚坤君、顏嘉樂。林煒凱攝

王琄11年後再演「情勒媽」!《八月,在我家》揭家庭共業 吳定謙要帶鞭子馴獸

作者|鏡報

改編自美國劇作的舞台劇《八月,在我家》今(5日)晚上首演,由導演吳定謙執導、編劇吳念真操刀改編,集結王琄、姚坤君、顏嘉樂、張晴等實力演員,以黑色幽默手法探討家有情緒勒索的媽媽,對抗媽媽的大姊、因單身要照顧父母的二姊,以及看似不出錢不出力的么妹,這一家人的情感糾葛。劇中集結了教授等級的資深演員,導演吳定謙笑說,排練這齣戲最大挑戰是表情管理。她們雖然演技精湛,但自己卻像是幼稚園園長,要管理一群不受控的演員,甚至開玩笑說,下次可能要帶鞭子來當「馴獸師」!

《八月,在我家》距離上次演出已相隔11年,王琄再度詮釋會「情緒勒索」的母親角色。她坦言:「狀態對了,但體力是大挑戰。」她形容這個角色不斷地在「情緒勒索」家裡所有人,而這一切行為背後其實是在「討愛」。她引用「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來形容母親這個角色,也是這個家庭盤根錯節的「共業」,是所有成員共同創造出來這樣的媽媽。

飾演大女兒的姚坤君感慨,幾乎每個家庭中都有一個類似的長女,在家庭發生變故時,必須承擔起意想不到的責任,也需要極大的勇氣才能說出「這個家接下我來做主」。姚坤君說:「如果是真實人生,我說不出這樣子的話,其實講這個話是心痛了。」

飾演二女兒是顏嘉樂,她因為單身,是陪伴在母親身邊最久,卻也承受最多情緒壓力的人。顏嘉樂說:「每個家庭中,總會有出錢的、出力的,而二女兒就代表那個『最多事、最委屈、一直在隱忍』的角色。

現實中她是最小的女兒,也有自己的家庭,很感謝自己的爸媽把身體照顧得很好,但也因為這個角色開始思索,總有一天她會面臨要如何兼顧照顧兩個家庭。「我期待我有更多的能力可以照顧我自己的家,也照顧我的爸媽,我希望我做得到。」

《八月,在我家》今(5日)晚上首演,由導演吳定謙執導、編劇吳念真操刀改編,集結鄧安寧、王琄、姚坤君、顏嘉樂、張晴等實力演員,以黑色幽默手法探討家有情緒勒索的媽媽,對抗媽媽的大姊、因單身要照顧父母的二姊,以及看似不出錢不出力的么妹,這一家人的情感糾葛。林煒凱攝
《八月,在我家》今(5日)晚上首演,由導演吳定謙執導、編劇吳念真操刀改編,集結鄧安寧、王琄、姚坤君、顏嘉樂、張晴等實力演員,以黑色幽默手法探討家有情緒勒索的媽媽,對抗媽媽的大姊、因單身要照顧父母的二姊,以及看似不出錢不出力的么妹,這一家人的情感糾葛。林煒凱攝

小女兒在劇中看似天真活潑,是全家最華麗、陽光的存在,但這其實是一種偽裝。張晴分析,這類型的人往往因為感覺被忽略,所以更想向外討愛,用開朗來掩飾內心的受傷,但他們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第一個出事的人。她希望透過這個角色,為死氣沉沉的家帶來一絲希望與能量。

面對王琄、姚坤君、顏嘉樂這些「老戲骨」,導演吳定謙說:「姚坤君是我大學的老師,嘉樂姐我們合作過很久了,然後琄姐也是我第一齣當導演的舞台劇就請她來演,這次開排,真的有一種好像回家吃年夜飯那種感覺。」

吳定謙打趣說,「但你會發現那些學歷越好,可能越是教授級,可能平常在學校要對學生要表現出一種教師的莊嚴,來到排練場會非常大解放,帶頭做一些奇怪的表演。」

而姚坤君現在是台大戲劇系副教授,這次演出許多學生都會進場觀賞,會不會有被學生檢視的壓力?吳定謙笑說:「她都演學生(指自己)導演的舞台劇了。」姚坤君則坦承,一開始確實會有要被學生檢視的顧慮,「我心裡想說,我會因為這樣子就不敢再上台了嗎?但『老娘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上台。』所以這件事就知道自己要放。」

吳念真表示,「《八月,在我家》不是一齣戲,其實是很多家庭的縮影,許多人都可以在戲裡面看到自己。觀眾從另一個角度看,會覺得我好像看到我家裡正在發生但我沒有發現的問題,或是看完後,會發現其實我的家庭還蠻幸福的。」《八月,在我家》9月5日起至2026年1月11日台北、高雄、台南、台中全台巡迴,購票請上opentix系統www.opentix.life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吳定謙兒子抓周 吳念真把場記板丟掉:抓這就打斷你的手
梁正群演渣男讀本就落淚 吳念真《八月,在我家》掀家族秘密
雲門劇場10週年 法國《ZZAJ 瘋狂爵士電台》探究小丑的失敗哲學
更新時間 2025.09.06 15:0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