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星「不吹冷氣」就能減肥?醫示警「恐傷心臟、腦部」…還會釀「性功能當機」
作者|鏡報
現年48歲的女星何妤玟多年來保養得宜,外貌與身材依舊凍齡,她近日也分享自己「不愛吹冷氣」的保養習慣,即使在夏天,家中冷氣也都設在27、28度,藉此讓保持「微流汗」狀態,促進新陳代謝。不過,就有醫師提醒,雖然流汗有助於代謝,但人體還是不宜長期處於高溫環境,否則恐對心臟、大腦甚至男性生殖功能造成傷害。
流汗對身體是好是壞?醫師示警:長期高溫恐傷心腦
中華民國心臟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劉中平指出,人體體溫調節主要依賴心臟與血管,高溫時血管擴張散熱,低溫時則收縮保溫,因此提醒成年人不宜整天待在高溫環境,否則不僅心臟負擔加重,也可能導致腦部受損。劉中平醫師表示,人體白天最好處於26至28度的環境裡,夜間的溫度則可再稍低更有利健康。
另外,劉中平醫師也建議,年輕人可透過泡冷泉、溫泉等方式,讓周遭環境「動態變化」,藉此訓練心血管。至於幼童、氣喘患者、高齡者與心臟病患,則應避免處於劇烈溫度變化的環境,以防增加心臟負擔,尤其提醒長輩千萬別為了省電而不開冷氣,以防熱衰竭。

熱傷害就診人數破千!醫師籲「別等口渴才喝水」
根據衛福部統計,今(2025)年7月因熱傷害就診人次達681人,8月截至24日則有472人,暑假還沒結束就已累積1153人。大林慈濟醫院急診室主任李宜恭也提醒,連續多日高溫悶熱,會讓汗水難以排出、體溫調節失常,容易導致熱傷害,雖然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熱傷害,但嬰幼童、65歲以上長者與慢性病患者尤為高風險族群,提醒民眾務必注意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不僅如此,李宜恭醫師指出,若民眾出現「口渴」的感覺,其實代表身體已經處於輕度至中度脫水狀態;若再出現頭暈、虛弱的症狀,則是熱傷害惡化的警訊,因此建議白天活動時,每小時應補充約200cc水分,避免缺水。

出現熱傷害怎麼辦?急救重點:先降溫再送醫
- 可將患者浸入冷水中,或往手臂大量潑水,利用蒸發作用帶走體熱。
- 除了讓患者多補水,也應補充電解質。
- 盡量避免上午10時至下午2時的烈日曝曬,氣溫超過32度時更要減少外出。
高溫威脅男性生殖健康?研究證實:睪丸功能恐「全面當機」
除了中暑、熱傷害風險,奇美醫院研究團隊更警告,長期處於高溫或高強度運動環境,可能導致男性睪丸無法有效散熱,影響性功能!奇美醫院團隊發表於國際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2021)及《分子與喜報內分泌學》(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2024)針對熱傷害與男性不孕的研究,也是國際少數關注氣候變遷與男性生殖健康的研究之一。
研究成果顯示,高溫會抑制大腦賀爾蒙對睪丸的調控,降低睪固酮分泌,造成睪丸、副睪丸、攝護腺組織受損,進而導致精蟲生成效率下降、勃起功能受影響,性能力與生育力雙重受損。另外,若每天暴露在高溫環境2小時、連續56天,後續實驗結果更顯示,睪丸體積會縮小達3至4成。

泌尿外科醫師謝昆霖建議,高風險族群如工地工人、外送員、廚師與消防員等,更應特別注意防熱措施,因此也提出下列保護習慣:
- 避免正午曝曬與密閉悶熱環境。
- 多穿透氣服飾。
- 減少接觸如溫泉、桑拿等局部熱源。
- 維持良好體態與作息。
- 善用冷氣、電扇或降溫背心等降溫物品。
- 在高溫環境中工作或運動時,應隨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尿液變蘋果汁顏色要注意!錯誤喝水恐釀「中毒」…專家曝「4大方式」避免中暑
夏天喝水小心!醫師揭「這情況」等於吞下有害物質…很多人都忽略了
39度高溫在室外體能測驗!12歲學生「做完1事」倒地命喪操場…校方回應惹毛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