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餐飲業者忙碌備餐,卻難以掌控最後的剩食數量。(示意圖/pexels)

餐飲業剩食為何寧願報廢?老闆無奈揭背後風險 折扣捐贈、給員工吃都不可行

記者|鏡週刊

不少消費者會疑惑,為何不趁商品即期時降價處理?老闆坦言,雖然短期能減少浪費,但長期下來,客人容易養成「等折扣再買」的習慣,導致品牌價值下滑,正價商品難以銷售。

棘手的是,員工還得為了應付專挑促銷時段的客人而加班,反而造成內部負擔。

對於把剩食分給員工或客人,老闆直言問題更多。部分員工可能刻意不擺放商品,甚至找親友來「免費吃」,或低價轉賣牟利。

更嚴重的是,一旦發生食安問題,即使是免費提供,公司仍須承擔責任,「那筆賠償遠比報廢的成本更高」。

為何不捐給弱勢?換位思考就懂!外界最常提出的建議是「捐贈給弱勢族群」。不過老闆指出,食安風險仍然存在,就算商品在保存期限內,也很難確保不變質。

若只在報廢時才捐,對接受者而言更可能被視為「垃圾場」。他反問:「換位思考,你會願意花同樣的錢買前天沒賣完的東西嗎?」

老闆也透露,還有員工會私下利用公司名義向廠商叫貨,拿去自家店用或另有商業用途。由於餐飲業能以低價進貨,背後是靠長期簽約合作,「這種方便若放任下去,就不是福利,而是漏洞。」

這番揭露引來網友熱議,許多人表示理解:「寧願倒掉,也不要出事賠不完」「因為人性,這問題永遠無解」「很多國外餐廳也不讓客人打包,就是怕食安風險」。也有網友分享真實案例:「有老闆好心把剩食分給街友,結果對方食物中毒,最後還是要賠錢。」

相關文章

黑天鵝搶走畢業證書!興大「鵝霸群」太有戲 新生手冊列「鵝追人」應對方式爆紅

黑男妻Lucy突尿出大量血!半夜自己掛急診 曝確診「急性膀胱炎」喊:記取教訓了

眼看東西會「自動馬賽克」?他突口吐白沫送醫 腦袋被挖出18公分裂頭蚴

更新時間 2025.09.02 19:2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