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中!豆腐這樣吃恐傷身 專家曝解法
作者|鏡報
豆腐富有豐富營養,成為民眾餐飲常用的食材,更以其低熱量、高蛋白,能增加飽足感,有助於增肌減脂等優點成為減肥的首選食物。然而,食安權威文長安在健康頻道指出,現在市售嫩豆腐以葡萄糖酸內酯(GDL)作為凝固劑,讓豆腐更軟嫩同時也產生了「自由基」,建議民眾不要生食,烹煮後再食用減少自由基對健康的危害。不過,王姿允醫師認為這樣的說法缺乏醫學實證根據,民眾不必感到驚慌。
前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官員、現輔大食科系講師文長安教授,日前接受Youtube健康頻道「初日會客室」訪問時,針對「有不少食物其食看起來很普通,但可能暗藏風險,有哪些是民眾忽略調的」?他以豆腐為例,指出製作現在豆腐的凝固劑葡萄糖酸內酯會產生有害人體的「自由基」。
文教授表示,過去使用的是生石膏,讓豆腐含有較高的鈣,後來因為開採殆盡才改用從海洋中層水提取凝固劑「氯化鎂」製作「鹽滷豆腐」,使豆腐含有較高的鎂。隨著時代演變,至今豆腐改用葡萄糖酸內脂作為凝固劑。他指出,葡萄糖是一個很自然的糖,它是一個全糖,要養化變成酸糖「葡萄糖酸」的過程中會產生自由基。
據悉,自由基又稱游離基,體內有適量的自由基對身體有益,過多則會造成氧化壓力,損害細胞、組織引發發炎反應,導致關節炎、糖尿病、老化、心血管疾病等。文教授建議,在吃這類豆腐時,最好要經過加熱,將自由基養化;如果沒有經過加熱:如涼拌豆腐、皮蛋豆腐,文教授則說「那是不是妥當的問題,我們就要去斟酌一下了」。
對此,王姿允醫師有不同看法,他指出葡萄糖酸內酯被廣泛運用在起司、優格、果凍等食品中,是獲得美國FDA、歐盟EFSA、日本厚生勞動省、中華民國衛福部認可為合法添加物。
此外,她經翻閱文獻後表示,沒有任何實證指出製作豆腐時,作為凝固劑的葡萄糖酸內酯會釋出自由基或危害,反而找到抗菌性、抗氧化性、抗發炎性。而針對讓人擔心的「自由基」,王醫師表示根據自身認知,自由基不會在這種單純的醣酸製程中生成,民眾應該不用太擔心。
對於豆腐需加熱來消除自由基的部分,她稱文獻從未指出,認為十分存疑。王醫師指出豆腐要加熱,一般是基於微生物風險,或豆類食物在中醫屬偏寒食材,對於腹瀉或腸胃炎的人來說,加熱後較能幫助吸收消化,並不是為了去除不存在的自由基。
她甚至說:「再退一萬步說,若加熱就可以消除自由基,那豆腐製成的過程,並非單純只是葡萄糖內脂加進冷豆漿就會變成豆腐,還是要經過『加熱的過程』才會凝固成豆腐,冷豆腐的形成已經經過加熱程序了,怎麼還會有自由基?」她最後結論,豆腐需加熱後去除自由基,是缺乏醫學實證根據,民眾不必被自由基這種無根據的說法嚇到。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天氣太熱!男子睡覺「做這件事」 起床竟然中風了…整臉歪掉
以為養生!他每天喝2杯西瓜汁慘洗腎 醫曝水果「這樣吃」才對
履歷稱「曾受45分鐘劇烈撞擊」!HR秒邀請面試 正妹網紅怒了:被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