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友善區、行人優先區傻傻分不清楚
陳宥丞表示,北市5年內新增5種特殊標線,其中「行人友善區」與「行人優先區」最容易讓民眾混淆。
藍色鋪面的「行人友善區」,提供行人無障礙步行環境並管制車輛使用,區內道路除設置人行道外,得採取速限標誌或標線、降速措施、時段性行人徒步區等,但沒有法律罰則依據。
相較之下,由中央推動的「行人優先區」無特定鋪面顏色,行人可於道路全寬通行,車輛必須限速20公里且禁止按喇叭,違規者可依法開罰。
陳宥丞表示,同樣是保障行人的設計,顏色與規定卻完全不同,民眾如何在過馬路的短短幾秒內分辨。建議好好整理或是相互整合,不能任由當地里長選擇顏色意象,這不是觀光推廣,是交通專業,需要的是讓全體市民都看得懂的標示。
黃格子「彩色標記行穿線」已畫設592處 民眾仍不了解用途
台北市路口也畫設大量「彩色標記行穿線」,以黃色格子提醒車輛注意路段有減速丘,不只是提醒減速,目前全市已畫設592處。不過陳宥丞表示,多數市民仍不清楚其意義,也擔心是否違規會被開罰,表示參照他國作法很好,但「不能只是功課抄一半」,要讓標線真的有用、實用。
交通局:會整合標線、提升一致性
面對議員質疑,交通局回應,已收到許多民間反映,未來將統整標線設計、減少混亂,並加強對市民的宣導,避免標示讓人誤解。
相關文章
鐵達尼號「最貴遺物」拍出!淒美愛情故事被拍成電影 物主身分超驚人「共同創辦梅西百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