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 Logo
Sponsor Logo
便祕並不是單純的「幾天沒排便」而已,而是腸道節奏被打亂的身體訊號。(翻攝自pexels)
便祕並不是單純的「幾天沒排便」而已,而是腸道節奏被打亂的身體訊號。(翻攝自pexels)

便祕多吃菜沒用?醫師揭生活黃金3步驟 「4食物」不到1週就有感

張家銘指出,許多人以為「多吃青菜」就能改善便祕,反而可能讓腸道更緊繃。英國營養師協會在最新「成人慢性便祕」飲食指南整合75篇研究,提出科學證實的有效方式,其中車前子纖維是最穩定有效的介入工具。

便祕怎麼吃最有效?4大飲食策略:

  1. 車前子(psyllium),每日超過 10 克即可增加排便次數、讓糞便變軟、減少用力排便,建議起始量約12克/天,並搭配足量水分。
  2. 奇異果,每天2顆能增加排便次數、改善糞便質地。
  3. 梅子(prunes),含天然山梨醇,可提升排便頻率,腸躁症患者需留意可能產生脹氣。
  4. 高礦物質水,含較多硫酸鹽、鎂的礦泉水能改善腸道水分吸收,幫助糞便濕潤滑順的排出,可作為日常飲水的替代選擇。

生活習慣如何改善?黃金3步驟:

  1. 補充「對的纖維」,腸道需要的是能溫和刺激、吸水膨脹、又不造成刺激的可溶性纖維,而非大量纖維。張家銘推薦車前子搭配高礦物質水,3至5天內多數人就能察覺改變。
  2. 在生活中建立腸道節奏,早餐後留3至5分鐘坐在馬桶上,不滑手機、不期待馬上排出什麼,只是單純讓腦部與腸道重新建立排便反射。
  3. 適量補充益生菌,幫助改善腹脹、放屁多、腸道緊繃等現象;益生菌的作用是讓「腸道比較好住」,如肚子不再突然鼓起來、坐著不會有腸子被撐住的感覺、排氣變得比較規律,而非立即大量排便。

張家銘強調,便祕是腸道與身體「失去對話」的結果,透過正確飲食與生活節奏,多數人都能在日常中逐步改善症狀。

相關文章

瞬間腸爆裂!15歲少年遭同事脫褲「高壓氣管灌肛」 竟稱惡作劇...他內臟受損身亡

時機太巧?福島核食正式解禁 食藥署回應:絕無政治考量

深夜惡火!台南後壁廢棄物暫置深夜火警 「這5區」空氣品質恐受影響

更新時間2025.11.22 11:00 臺北時間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