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智慧能源周(Energy Taiwan)定調為亞洲主要國際能源技術交流平臺,今年有1,600個攤位參展,其中以歐洲為首的國際展商高達兩成。貿協董事長黃志芳指出,AI時代算力即是國力,國力憑藉有如21世紀新石油的電力;而全球九成以上AI伺服器來自台灣,台廠供應鏈仰賴穩定電力來源。
其中電源大廠台達電近年投入電力和儲能事業,積極搶攻AI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台達電力暨能源解決方案事業群副總裁李延庭指出,全球資料中心用電相當於台灣一年用電量的1.3倍,約3,700億度電,預估到2030年甚至會翻兩倍半到9,350億度電。
李延庭表示,面對客戶用電越來越多元,有綠電轉供、有自建電網、有儲能等複雜情境,台達電推出微電網控制器,概念像是區域化電腦,可以合併不同電腦運行,又可以跟主要電網合併運營,並支援離網運行。
李延庭指出,台達電深耕近50年的能源管理能力,做到全世界唯一的「端對端解決方案」(End-to-End Solution)。藉此電力可以從電網直接輸送到電力需求的核心,如AI晶片、電動車馬達等處。
另外關於儲能業務的進展,台達電認為最大需求落在中國、美國等AI資料中心大國,由於短期沒有缺電之虞,客戶需求反應不大,仍在PoC(驗證)階段。
而在台灣,今年被譽為「表後儲能元年」,這個月初經濟部才剛表示即將發佈補助要點,盼鼓勵廠商在廠區内設置儲能系統,強化供電韌性。台達電觀察,雖然蠻多中小業主來洽詢,實際上有購入的不多,推測時間電價差距不夠大,還要靠政府給出更多補貼,才能真正吸引到廠商,預估2027年才會發酵。
(註:表後儲能指的是在電表之後安裝的儲能系統,可調控電器產品的用電,達到降低電費、提升供電穩定性的目的。)
台達電從2017年確立「電源及零組件」、「自動化」與「基礎設施」三大事業群的架構,2023年更成立「台達能源」子公司,將綠電交易與管理業務獨立出來運營。至今,包含能源業務在內的「基礎設施」事業群營收仍不斷創高,依2025年上半年財報來看,基礎設施的營收占比從去年同期的23%,成長到今年的29%。
台達電在30日法說會前夕公佈第三季營收,再次創單季新高的1,503.17億元,不再受到季節循環影響,顯見AI強大成長動能。上一季的法說會上,台達電董事長鄭平指出,AI伺服器電源、散熱的產品比重已達27%,並將持續提升;更展現台達電搶攻AI商機的強烈意圖。
相關文章
能源週新趨勢/「未來5年是算力剛需!」 大同加速進軍國際AI電力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