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區藍狗引熱議 疑遭化學物質染色
綜合外媒報導,志工在禁區內進行流浪狗絕育行動時,意外發現3隻散發藍光的狗。組織在社群貼文寫道:「我們不確定發生了什麼,但牠們看起來健康、活動力強。」目前團隊正努力捕捉以進行毛髮與血液檢測,初步推測可能與化學物質接觸有關。
當地居民透露,這幾隻狗在一週前毛色仍正常,短時間變化令人不安。由於車諾比隔離區受嚴格管控,外來污染機率不高,因此藍毛成因更顯詭異。
遺棄家犬後代 核災下倖存的生命
「車諾比的狗」指出,禁區內的流浪犬多是1986年核災爆發後被居民遺棄家犬的後代。人類撤離後,牠們在廢墟與輻射環境中世代繁衍,成為車諾比獨特的生命群體。
自2017年起,該組織與美國非營利機構「清潔未來基金會(Clean Futures Fund)」合作,為約700隻犬隻提供食物、醫療與絕育服務,以防止族群過度繁殖。志工們形容,當他們首次看見那群藍色狗狗時,「心裡一陣鼻酸,牠們看起來溫柔又孤單,像是在等誰回來。」
科學研究:輻射促進基因分化
儘管目前未證實藍色毛髮與輻射有關,但科學家早已注意到車諾比狗群的基因異變現象。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與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2023年在《科學進展》發表研究指出,分析302隻生活於禁區及周邊的犬隻後,發現其DNA已與外區狗群產生顯著分化,暗示牠們可能在高輻射環境中快速進化。
哥倫比亞大學環境健康學者克萊曼(Norman Kleiman)亦指出,研究團隊分析116隻狗的血液樣本後發現,這些犬群出現兩個與全球其他犬種截然不同的基因族群,其中部分基因位點與長期暴露於放射性及重金屬污染有關。這些結果顯示,自然選擇可能已在極端環境中發揮作用。
「活體進化實驗室」中的生命韌性
車諾比隔離區如今棲息著狼、麋鹿、黑蛙等多種野生動物。研究發現,黑蛙的皮膚顏色在數十年間變得更深,可能是為了抵禦輻射的自然適應結果。這片被時間遺忘的禁區,意外成為觀察生物進化與環境復原力的「活體實驗室」。
專家提醒,儘管環境輻射量逐年下降,當地仍存在化學殘留與重金屬風險,可能透過水源與土壤持續影響生態。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