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往例,美國財政部每半年發布《美國主要貿易對手國匯率政策報告》,下半年度報告通常於10月出爐,楊金龍說明,美方評估是否為操縱匯率國家,主要有三指標:一、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超過150億美元;二、經常帳順差占GDP比重超過3%;三、1年內有超過8個月出現淨買匯,且金額逾GDP的2%以上。若同時符合其中兩項,即會被列入觀察名單。
台灣自2016年首次上榜後至今未被除名,楊金龍坦言,台灣目前在上述三指標中,前兩項長期「觸線」,因此須嚴防第三項指標「踩紅線」,若台灣被認定為「匯率操縱國」,楊金龍說「將會是重大事件,央行會非常注意」。
有關台灣對美順差問題,引起包含吳秉叡、王世堅等多位立委,楊金龍指出,央行預估今年將擴大至1200億美元。吳秉叡表示,去年超過600億美元之對美順差,已讓美國關注,若今年順差金額翻倍,恐成台美經貿談判「不利籌碼」,楊金龍回應「確實是不利因素持續疊加」,指台灣應思考如何在貿易上取得平衡。
在匯率政策上,楊金龍強調央行秉持兩原則:維持匯率,避免影響企業報價與營運;與美財政部保持良好溝通,但「不踩紅線」。他強調,台美溝通順暢,央行仍會謹慎操作,避免外界誤解干預匯市。
在上次報告中,共有9個經濟體被列為觀察對象,包括台灣、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德國、愛爾蘭及瑞士。其中,愛爾蘭與瑞士為新入列,其餘7國延續前一年,已在觀察名單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