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新上任的文策院長王敏惠(左)分享未來三年的工作方向,右為文策院董事長王時思。(文策院提供)

文策院長王敏惠曝未來方向 「投資將更靈活回應市場及產業需求」

記者|鏡週刊

一同出席的文策院董事長王時思表示,期盼借重王敏惠的專業與市場觀察,加速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的轉型升級與市場拓展。

王敏惠分享自己的經歷表示,過去十多年來參與文化內容產業的投資,從文創投資第一及二期計劃開始,即受託擔任國發基金共同投資評審委員。文策院成立後,也以財務輔導協力專家的身份,參與多次投資案,多年來觀察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的發展,深刻體認文策院作為媒合產業及對接政策平台的重要性。

王敏惠指出,台灣文化內容產業多為中小型業者,內容製作仍以專案型態為主。只不過如今市場高度國際競爭,民眾閱聽習慣亦愈趨多元變化,文策院將持續致力協助業者產製貼近市場的作品以服務觀眾,並以國發基金捲動民間資金挹注投資,支持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需求。另透過國際展節協助業者拓展通路,以增加國際能見度,促進內容產業朝「產業化」的商業性發展,厚實產業競爭力。

國際化方面,除了持續推動國際合資合製,鏈結海外資金、促進人才交流、拓展國際通路,在跨國或跨域合作及產業鏈整合等面向,希望從現行「單點」的資源協助,擴展成「線」的策略銜接、進而形成「面」的系統支持。

王敏惠強調,文策院身為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的重要推手,連結政策,匯聚關鍵資源、補足產業發展缺口,持續優化資源投入模式,以貼近產業實際需求,幫助內容產業走得更穩、更好。

現今全球市場快速變動,文策院將持續攜手大型平台與企業,共同成立基金或推動合組控股公司。從長期營運觀點來看,內容產業應先取得長期穩健資金、強化營運韌性,以建構創作試驗的容錯空間,並培養產業人才。文策院也將鼓勵及協助內容業者先健全財務結構,完善管理制度,以長期股權方式募資,朝產業「規模化」發展。不僅能讓內容作品從開發、產製到銷售皆能槓桿集團資源、多元發展,進一步強化內容產業體質,讓企業得以永續發展,健全內容產業生態系。

王敏惠表示,文策院董事長王時思負責文策院行政監理,並與文化部政策銜接;院長則專注執行與管理院務,確保政策落地及執行。在院內組織營運方面,王敏惠希望能將產業活力與彈性帶入文策院,讓同仁保有執行公共政策的使命,發揮來自民間的專業與效率,打造文策院的品牌價值,並深化同仁的組織認同。

相關文章

舒淇首度執導《女孩》現身釜山影展 坦言本想親自演出9m88的角色

趙德胤《櫻桃號》入圍IDFA 返鄉藉紀錄片自我對話療癒

千萬點閱短影音逼哭粉絲 「築夢者」奪年度最佳金刻獎

更新時間 2025.09.25 20:0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