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廠商指控台電海底輸氣管線標案,因有歐洲業者操控,導致4次流標的問題,台電核能火力工程處副處長顏宏益對本刊表示,流標的關鍵在於台電已20多年沒有招標這項工程,因此在公告標案以後,很多廠商都不知道,沒有前來投標,所以從第1次到第3次的招標,都流標了。
顏宏益進一步解釋,「第1次確實只有一家廠商來投標。但依《政府採購法》的規定,第1次公開招標如果只有一家廠商投標,原則上要流標,連標書都不能打開。所以第1次流標時,我們只能悶著頭去想為什麼只有一家來,其他廠商都沒來。」

至於,第2次招標為何還是廢標?「也是因為只有一家廠商來投標,不僅價格比預算高太多,業者也沒有放押標金,當時並沒有廠商反映台電訂的資格標準太嚴格,都是因為他們手上有別的工程在進行,才無法來投標。」他說。
第3次招標時,台電已放寬廠商資格,也提高預算,等於重新招標開新的標書。「但還是只有兩家廠商投標,依照《政府採購法》須有3家廠商才具備有效競爭性的規定,所以第3次還是流標。第4次招標依舊只有兩家廠商參與投標,而且兩家的價格都比預算高,所以也廢標,到了第5次招標才成功。」顏宏益說明。

顏宏益坦承,「從2024年年初標到年尾,我們招標的過程相當辛苦。其實,中油的新輸氣管案在我們之後才招標,也是吸取了台電的經驗,招標才比較順利。」
顏宏益更舉上次中油2006年的標案為例,當時中油也流標多次,一樣很辛苦,「後來中油只好把管子分開採購,施工另行招標,等到兩個案子合併後卻發現,兩者加起來的費用,比原本一次採購的預算暴增了6、70億元,甚至被監察院彈劾。」

至於為何不採價格標,而是用最有利標?顏宏益說:「工程會(公共工程委員會)這幾年都主推最有利標,因為以往用價格標,找到一些程度很差的,做了兩天就倒了,問題更大,有的公司資格標雖然過了,但是承擔風險的韌性不夠,可能本來三年的工期最後需要5年、10年才完工,比如像桃園機捷,就做了10幾年、20年,成本暴增更多。所以工程會希望我們用合理的價錢選一個好的廠商如期完工,像我們現在蓋電廠,也都是用最有利標。」
相關文章
台電標案爆爭議/挨批歐洲業者操控導致4次流標 台電曝招標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