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每次米其林公布推薦名單,台南人總是有話說,永遠有一個大家都不知道的口袋名單。所以,我就以陳威明院長告訴我的名單,開始三天的台南小吃之旅。搭高鐵到台南,租車直奔六甲,吃林家豆菜麵。
那天,台南剛經歷颱風水災,我從高鐵站到六甲的路上,看到原本漂亮的田間林蔭大道,有很多傾倒的路樹,不過,已經經過處理,垃圾及樹幹雜枝堆放在路邊,清運車正在清理。
攝影師想空拍稻田,我們車停在路邊,我下車走路,看著水患退去後的稻田,迎著陽光,仍是綠油油地挺直腰身。旁邊有塊空的水田,有一台貨車正在下貨秧苗,有一個老人家帶著幾個年輕人好像要準備插秧。可能是八月初的大水延遲了二期稻作的時間,現在雨停,趕緊農忙。我驅車離開農田進入六甲市區,經過陳威明院長在市區的老家,沒多久就到了林家豆菜麵。

這家開在巷子裡的豆菜麵老店,附近原本是六甲菜市場,後來市場搬到其他地方,林家也變成巷弄裡的隱藏版麵店,聽說它以前沒有名字,後來因爲要登記,發現台南無名麵店太多,才取名叫林家豆菜麵。
台南很熱,我進來這家店,身子也清涼起來,陳院長說要我到六甲幫他多吃一碗豆菜麵,可是這麵實在太大碗了,所以我點兩碗,小碗自己吃,大碗拍照。當大碗麵端到桌上,我雖然已經有心理準備,還是驚訝地說:「這分量也太多了吧!」老闆娘回應說:「半斤麵有什麼,早期做農的人都是體力活,一次都是吃一斤麵的餒。」原來這大碗足足有半斤麵。細問起來,這家老店是從老闆娘的阿公時代開始,阿公是民國前六年生的人,所以這家店可能逼近百年。

現在由第三代的小妹林淑鳳和大姊林瑞紅一起做,每天三點起床做麵,五點開門,說是11點50分收攤,但常常沒到時間,麵條賣完就休息了。我剛剛說的老闆娘林淑鳳,她和我說後繼無人,女兒在英國讀書,不一定會接,可能做到這一代就沒法再傳下去了。

我一面吃一面問一面觀察,外帶的人超級多,騎著摩托車不用下車就可外帶,有點像六甲得來速。常有人早上來買,當作晚上的宵夜吃。林淑鳳說,六甲人不吃冰過的麵,就是要每天新鮮現做的豆菜麵。六甲人拜拜也拜麵,清明、端午、重陽都拜麵。
她們只賣豆菜麵和魚羹,若來店𥚃只點豆菜麵,會送一碗沒有料的味噌湯,是白味噌口味。小碗25元就可以吃飽,在地人都點大碗,麵條有半斤,也有人吃特大碗,麵條有一斤。



我想我還是小碗就好。另外我也點了魚羹。只見老闆娘抓麵入碗,再抓一些燙過的豆芽菜放在上面,然後淋上醬油,就完成了。我稍微拌了一下,吃一口,是涼麵。這個涼麵不是冰過的涼(冰過的麵會變硬),也不是電風扇吹過的涼(電風扇吃過的麵會流失水份變乾)。
只見老闆娘把一大鍋煮熟的麵,一把一把抓起,像潑水一様,潑到一個玻璃櫥櫃中,不斷的潑麵,然後不斷地用手撥鬆麵條,讓它自然冷涼。這樣處理後的麵涼爽又不Q軟不失水份。

可不要小看這潑麵的費力功夫喔。我吃起來,這個麵條類似油麵,因為每天新鮮現做,只會加入少量的鹼,Q彈不黏牙,清爽滑口,非常好吃,尤其這個醬油,有蒜味也不鹹,帶點天然鮮甜味,拌著豆菜麵非常合味;豆芽菜則提供了脆口的口感,麵、豆菜、醬油在這碗麵中做了最完美的結合,難怪陳威明院長心心念念,說是人間美味。
我問了老闆娘,她說醬油是跟東成醬油特別訂的,林家豆菜麵專屬,比較不鹹,自己調蒜頭變成蒜頭醬油。桌上也有東成的甜辣醬可以加。但我覺得原味已太美味,不需要再增添一味。
我喝了魚羹,魚羹的魚丸是用虱目魚做的,加了一些旗魚漿調脆度,和北部的魚羮不同,台南的魚羹裡面放的是薑絲。這家的勾芡剛剛好,不會太過濃稠。我喜歡。


講一下豆菜麵的源起,六甲位在台南市的北部,地理上很接近嘉義,豆菜麵盛行於台南市的北部區域,尤其是八掌溪和曾文溪之間的嘉南平原一帶,像是新營、六甲、白河和下營地。也因為六甲接近嘉義,所以很多六甲的鄉親北上看陳威明院長的門診,都是到嘉義站坐高鐵。

吃完豆菜麵,我直奔六甲恒安宮媽祖廟吃剉冰。一到發現竟然沒開,一問原來是台南大水他休息十天,現在放晴,他要備料,因為不論是粉粿、紅豆、鳳梨醬、楊桃醬、愛玉,所有加到剉冰𥚃的食材都是自己做的,只好再隔一天才吃到這深具古早風味的剉冰。
這家位於恒安宮媽祖廟前的六甲媽祖廟剉冰,他的後面是鴻源診所,也就是古老的李源醫師診所。這家媽祖廟前的老診所,當地有句俗語:「欲去給李仔源看,過溪就好一半」,李源醫師是一位仁心仁術的醫師,醫術好,經常幫窮人看病不收錢。
現在這棟老診所已經被媽祖廟買下來,也做為復健診所使用,造福當地老年患者。而六甲當地的信仰中心恒安宮媽祖廟,創建於1661年,是隨著明末清初鄭成功的參將陳永華率領的軍隊來台灣,所以被稱為「護軍媽」。


回到六甲媽祖廟剉冰,這家店是在民國2年開業,是已經超過103年的剉冰老攤車,它原本開在六甲市場內,第一代老闆是毛金元。毛金元早在1912年,於六甲舊市場掛牌「金玉興冰店」賣剉冰,當時只有粉粿與粉條兩種配料,後來舊市場拆除重建,市場暫時遷至庄廟「恆安宮」變成冰攤,就一直在這裡經營到現在。所以我們現在都叫他六甲媽祖廟剉冰,其實他的本名是金玉興冰店。

我坐下來,點了他最具古早味的麵茶粉粿加愛玉加米苔目加鳳梨醬剉冰,價錢十分公道,清冰只加糖水只要20元,綜合或自選料都是45元一碗。這攤車前可以說是六甲市區最熱鬧的地方,早上八點就開賣,很多人太熱吃不下午飯,就來吃一碗冰,又飽又解暑熱。所以我那天去明明還是上午的時間,卻早已坐滿吃冰的人,還有一堆人排隊,包括我。

毛老闆所有配料都是自己做,紅豆、綠豆、粉粿、米苔目,自己熬鳳梨醬、楊桃醬,愛玉自己搓,麵茶也自己炒,麵粉乾炒炒熟後拌入糖粉,非常香。我把麵茶拌進剉冰後,先吃了一口粉粿,不得了,粉粿Q軟至極,而且它是用梔子花染色的,有著皇家漂亮的正黃色。
我說明一下,四月開花的梔子花全身是寶,開的花是正香,結的果實,是高級染料,染出來的黃色是正黃色,古代染皇帝的龍袍,一定要用梔子,染出來的絲綢才是最正的金黃色。梔子花的果實也是食用染料,以前我小時候吃的粉粿一定是用山梔子染的,後來也有店家用黃色四號食用染料染粉粿,就少了梔子香味。我在六甲媽祖廟剉冰吃的粉粿是梔子黃,好感動。

不得不說,麵茶的古早味與黑糖水鳳梨醬,把本身無味卻帶來不同層次口感的粉粿、愛玉、粉條、米苔目,撞擊出最佳美味。初秋的秋老虎,我在台南,頭上的烈日完全被這碗剉冰打敗了。


接著我去台南市的沙卡里巴。沙卡里巴是日本話,娛樂區的意思。它的範圍在台南市友愛街、中正路、海安路之間,日治時期是繁盛的娛樂區,後來稱做康樂市場,最高峰曾聚集200多家小吃,幾經大火搬遷,現在主要是布街服裝店,只剩下正中央的美食鐵三角仍保留老台南味,而其中就有陳院長小時候吃的米糕。
這家米糕叫榮盛點心。榮盛點心的營業時間明明寫著10:30~17:00,賣完為止。可是我第一天直奔過去,才中午12點,竟然賣光了。我問老闆,他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今天人特別多?可能是雨停天晴,大家都出來吃點心了吧。沒辦法,我只好等到在台南的第三天10點半一開店立刻去吃。不過,這個等待是有價值的,這家米糕真的好吃。

台南米糕既不是油飯,也不是筒仔米糕。我看到等了三天才吃到的榮盛米糕,它是用一早就蒸好的糯米飯,撒上幾顆花生,淋上香菇肉臊,放上旗魚鬆、醃蘿蔔,就是一碗吃巧的米糕。

我先扒了一口,糯米飯粒粒分明,軟香而不黏口,每一粒米都完整沒有破的,肉臊汁不鹹口,肉末是瘦肉而不乾澀,清爽入味,加上旗魚鬆,就完成了台南人走到哪裡都心心念念的米糕。很滿足,再點個入味的滷鴨蛋,再加碗湯就更飽足。


談到湯,我必須特別說明,我在台南這幾天幾乎都是喝濃濃稠稠的羹,只有米糕才配湯,之前在石精𦥑配的是四神湯,在沙卡里巴,配的是魚丸湯。這個綜合湯是一碗有魚丸、貢丸、菜丸的綜合丸湯,丸子全都是手工製作,魚丸是旗魚丸,菜丸則是旗魚漿加入荸薺與洋蔥製成。好吃。
圖23:這一碗「綜合湯」包含手工製作的魚丸、貢丸、菜丸。(30元/碗)
我仍是口不停蹄地一面吃一面問。原來榮盛點心早在民國25年就在康樂市場開張,已經開了將近90年。第一代老闆郭老得、第二代郭天順,傳到現在是綽號「米糕」的郭漢章,現在和姊夫黃安基一起經營這家老店。

每一家老店都有傳承的艱辛,郭漢章當年被要求回來接家業的時候,曾和父親兩人共同經營過一段時光,他爸爸恨鐵不成鋼,嚴父兼嚴師,當年只要一走進沙卡里巴,從市場頭到市場尾都可以聽到他爸爸駡兒子的聲音,他笑稱:「我做米糕的功夫算是被罵出來的。」問他被駡會不會很難堪,他說也還好,不過話好好講不要用罵的不是更好?現在,他的Line暱稱還是叫米糕,這家店連續兩年被指定為國宴米糕,他也出師了。
榮盛使用產自濁水溪的長糯米,他堅持使用三個月一季的舊米,但只用過一季的,過二季的不用。看來已完全傳承了他爸爸的龜毛,而且前一天就要洗米過篩再浸泡六到七個小時,所以這米糕很功夫。
以前台南人外帶米糕會包在粽葉裡,現在也維持這個習慣,榮盛有固定配合的粽葉廠商,只用尺寸一樣的粽葉,包裝時是把粽葉捲成筒狀,然後把剛剛組裝好的一碗米糕「扣」地整個倒進去,封口後再用油紙包起來,感覺拿去送人都很體面。老闆說,回去蒸過再吃,米糕會有粽葉香氣,我帶回台北,蒸了再吃,果然滿滿的粽葉香氣。

另一個陳威明院長小時候在沙卡里巴吃的點心是蝦仁肉圓。我在沙卡里巴已經找不到肉圓,最後在保安宮附近找到一家茂雄蝦仁肉圓,是從沙卡里巴搬遷岀來的。這家寫著「原沙卡里巴」的蝦仁肉圓,現在搬到保安路上。
根據王浩一先生寫的《慢食府城》,王浩一說蝦仁肉圓起源於沙卡里巴葉華堂先生。他某天興起將肉餡加入火燒蝦,意外佳評如潮,引起其他肉圓店模仿。後來台南的肉圓都成了有放蝦仁的豬肉餡,蝦仁是只有在安平、將軍、澎湖一帶才有的「火燒蝦」;這蝦在活跳跳的時候身體就是紅色,所以叫做火燒蝦。
這樣說起來,我找對了店。因為葉華堂的第二代葉茂雄本來跟哥哥一起傳承家業,後來自己獨立出來在沙卡里巴開店,叫茂雄蝦仁肉圓,1986年才把店址搬到下大道,也就是現在的保安路,2024年5月又因為房東收回房子,再度搬到保安路上的小小店面,雖然頂著府城蝦仁創始店的光環,但看上去這家店並不起眼也沒有多少座位,就是路邊攤感覺。這樣也很好。


第二代老闆娘曾秀華承襲公公留下的手藝,但現在身體不好,主要讓第三代的兄妹顧店,第三代的葉卜榮已經接手20多年。我那天找到這家店,一進去用國語點餐,老闆不太有笑容,全程用台語應答,我改用台語才開始有些對話。

葉卜榮自嘲他自己的手感差,包的肉圓就是沒有媽媽跟妹妹漂亮。我吃了一口,滿口蝦味爆漿,蒸出來的肉圓粉皮軟糯粉彈,淋上蒜汁和滷汁,這個鮮到爆的滷汁除了醬油肉末之外還有蝦仁末,堪稱完美的醬汁。


這家店除了鮮味十足的蝦仁肉圓,我另外點了「芋粿」也非常好吃,芋泥調入粉漿,上面鋪了削成條的芋頭簽,蒸出來再淋上與肉圓同樣的醬汁,我覺得和基隆廟口的芋粿ㄍㄧㄠ有得拼。這家的蝦仁肉圓每份三粒才65元,走的仍是台南物美價廉路線。
對了,這家店的老闆葉卜榮,在學校的綽號是「肉圓」,剛才榮盛那位叫米糕,這位叫肉圓。這可能是台南老店傳承者的宿命吧。


最後我要介紹陳威明院長提到的沙卡里巴鱔魚意麵。不過同樣的,我在沙卡里巴找不到,朋友要我去水仙宮附近的黃家鱔魚意麵試試。這家黃家鱔魚意麵,開在民權路與國華街三角窗處,算是國華街永樂市場很有人氣的宵夜傳統小吃,它和民國45年創立的「水仙宮粽葉米糕」共用一個店面。

我點了它的乾炒鱔魚意麵和鱔魚意麵湯麵兩種,結果,鱔魚意麵乾炒不錯,鱔魚很厚,吃來爽脆不甜膩,但我原本的想像不同,下次來還會再點。但是湯麵就像炒了鱔魚意麵,然後畫蛇添足地把整碗意麵泡在濃稠的甜湯裡。我不騙你,那個湯頭真甜,而且羹湯濃稠到到鱔魚意麵都可以漂浮在羹湯上面。所以我只推薦鱔魚炒麵,這湯麵可能也有非常多喜好者,但不是我。個人問題。

吃著鱔魚炒麵,我想起來一件往事。中國信託的老董事長辜濂松也是以前的工商協進會理事長,他為台灣的外交做了非常多的貢獻。他告訴我日本人喜歡吃鰻魚,有一次他招待日本官員吃多道鰻魚料理,其中一道鰻魚料理,他用鱔魚取代鰻魚,當日本人讚不絕口的時候,他就公佈謎底,這是台南鱔魚。讓日本人對台灣的漁產品質驚豔。
我以前聽他講的時候,心理上無法把鱔魚的味道和鰻魚的味道放在一起聯想。這次在台南吃到鱔魚,完全沒有土味又鮮甜爽脆,確實可以取代鰻魚,辜濂松董事長沒騙我。
裴社長
《鏡週刊》《鏡文學》董事長,因曾任《壹週刊》總編輯兼社長,自此被眾人稱為「社長」。平日吃遍美食,又常向餐廳名廚請教,在《裴社長廚房手記》出版後成為暢銷美食散文作家,目前正在籌備第三本書。

林家豆菜麵
- 地址:台南市六甲區中正路422巷7號
- 電話:06-698-2835 營業時間:05:00~11:50,售完為止。
六甲恒安宮媽祖廟
- 地址:台南市六甲區仁愛街38號
鴻源診所(李源醫師診所)
- 地址:台南市六甲區仁愛街30號
六甲媽祖廟剉冰
- 地址:台南市六甲區仁愛街28號
- 電話:0936-245-605
- 營業時間:08:00~16:00,週一、二公休。
榮盛點心
-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271巷康樂市場106、107號(沙卡里巴)
- 電話:06-220-9545
- 營業時間:10:30~17:00,賣完為止,不定期公休,公休日會在FB公布。
茂雄蝦仁肉圓
-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保安路47號
- 電話:06-228-3458 營業時間:09:30~20:30,賣完為止,週一、二公休。
黃家鱔魚意麵
-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三段44號
- 電話:06-220-2407
- 營業時間:16:00~凌晨00: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