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駛入桃園龜山的研華林口園區,在研華員工的引導下步入2023年啟用的最新大樓,沿著指示走進B1展覽室,映入眼簾的是一間科技感十足的未來醫院。
展示空間陳列著各式智慧醫療應用,靠近入口的病房區,病床旁懸掛著一組懸臂式螢幕,畫面即時顯示病人的生理數據與病歷資訊;再往裡頭走,則是模擬手術室的場景,約五十五吋的大螢幕正播放著外科醫師進行手術的影像,螢幕後面內建的醫療電腦可同時處理並呈現多達8~12路影像,讓醫師隨時掌握手術的每個視角及各種生理體偵訊號。
專家表示,隨著AI影像辨識、物聯網感測與雲端連線的普及,醫療電腦的重要性正快速攀升。從急診室到遠距診療平台,工業電腦早已不只是輔助角色,而是醫療數位化的中樞大腦。

「這不是一個幾年內能夠突然衝進來搶賺的市場,而是一條需要20幾年一步一腳印深耕的路。」研華智能服務事業群副總經理江明志向本刊強調,早在2000年,研華便搶先許多台灣工業電腦業者成立醫療電腦部門。
江明志分析,不同於消費性電子產品,醫療設備對於電腦運算平台有高度特殊需求。生命週期長、批量小,卻要求極高可靠度,且需符合醫療使用的Know-how,這不是找幾個會做電腦的人就能完成的,是需要長年在此領域的投入與累積,克服許多挑戰後將其轉化為核心競爭優勢。
「全世界主要的醫療設備品牌,很多都有研華的工業電腦在裡面,雖然我們(研華)名字不會出現在產品外殼上,但關鍵運算平台裡往往少不了我們。」江明志自豪地說。
研華服務物聯網事業群智慧醫療資深協理黃滇樺補充,目前全球超過八成知名醫療設備廠商,都選用研華的產業電腦、單板電腦與高度客製化產品,應用範疇涵蓋內視鏡、放射影像(X射線,X-ray)、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醫美設備等多元領域。
除大舉滲透醫療設備產業,研華同時也與多家台灣醫療院所直接合作,提供軟硬整合的智慧醫院方案,包括台北榮民總醫院的即時血液透析系統,以及成大醫院藉由串接研華的軟體平台,實現總院與分院之間的知識庫管理及智慧決策等等,都是研華的傑作。

黃滇樺透露,研華短期目標係在設備商市場取得優勢,下一步中期策略將聚焦於拓展品牌能見度,並深化與系統整合商(SI)及經銷商的合作。「在醫療設備商中建立品牌並不難,難在如何獲得SI與代理商的認可,這個商業模式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也是研華正在努力的方向。」黃滇樺說。
目前研華已在歐洲建立通路網絡,並持續將觸角延伸至中東等新興市場。面對整體醫療市場,江明志直言,研華採取「兩條腿走路」策略。一方面持續與醫療設備商合作,另方面逐步推進醫院端品牌與解決方案,並積極尋求國際併購與策略合作,加速當地市場落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