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lemon表示,主要源由在於關稅衝擊致使全年淨利將減少2.4億美元,每股盈餘約12.77至12.97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14.45美元;收入為108.5億至110億美元,亦低於預期的111.8億美元。財報成績不佳,以致於股價盤後下滑約13.3%。
Lululemon財報中指出,今年展店14家,目前店數總額達784家。這家以超過100美元的價格販售緊身褲而聞名的品牌,致力於滿足全球消費者的運動和健康生活需求,長期以來在投資者和時尚人士中都相當流行。
在過去十年中,其營運利潤率約在15至25%之間;每平方英尺店鋪銷售額每年可達到約1,500美元,兩者皆領先同業。主要優勢在於,舒適加上時尚的設計深受居家工作族群喜好。曾經一度成了全球第三大百億美元單一運動品牌,規模僅次於NIKE和ADIDAS。
但,《經濟學人》直指其優勢不再關鍵:「Lululemon失去了時尚地位,告別貼身緊身褲,寬鬆款式回潮。」逃不過時尚輪替的浪潮,也無法遏阻抄襲之痛。《紐約時報》指出:「Lululemon被仿冒課題不斷。」日前該公司指控批發零售商好市多(Costco)以遠低於Lululemon的價格出售仿冒運動衫、外套及其他活動服裝。根據專家說法,要成功控告仿冒品是非常困難的,部分原因是版權界定往往處於模糊地帶。
Lululemon下修財測,台鏈承壓。台灣是目前全球功能性紡織品的最大生產國,Lululemon台灣供應鏈包括儒鴻、廣越、東隆興、宏遠、福懋和聚陽。這些台廠日前受關稅影響紡織業原關稅10%至20%,疊加關稅30%至40%,已經造成股價一波普遍走弱,更有分析師建議要等到景氣真正復甦需2年時間。如今Lululemon風光不再事實,對於台廠紡織業來說,無益雪上加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