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AI科技趨勢發展,今年來以大型科技股為主軸的市值型ETF表現亮眼,例如,0050今年來報酬近8%、近3個月報酬高過22%,反之,以價值股作為主軸的高股息ETF表現就相對失色。「高股息ETF表現不如預期,配息還一直縮水,現在還能投資嗎?」成為許多存股族、退休族最想知道的答案。

「資本市場一直以來都是熱門題材股與價值股彼此在互相拉扯,我稱它做蹺蹺板效應。」存股總編謝富旭說,當熱門題材開始發燒,自然吸引市場所有目光與資金,此時價值股股價就相對受到壓抑,不過,在股海浮沉十多年的謝富旭強調,市場風水總是在不斷輪替,熱門股題材會退燒,永遠沒有只漲不跌的公司。
謝富旭進一步說,台股雖然在8月創下歷史高點24,233,不過細看漲幅板塊能發現,部分沒有實質基本面的公司股價卻一直飆漲,像是雷虎,本益比超過200倍,但實質營收還未跟上,有些千金股也是一天大跌、一天大漲,捉摸不定,這些現象都頗有所謂邪惡第5波,多頭末升段的跡象。
「聰明資金開始靜悄悄的從熱門題材股逐步獲利出場,轉向價值股。」謝富旭指出,高股息ETF的成分股,正是那些獲利穩健、配息好、價格合理、殖利率高的價值股,從資金流向觀察,就能發現近期高股息ETF受益人數開始明顯增長,因此當價值股被低估時,此刻反而是逢低分批買進的好時機。不過,高股息ETF產品琳瑯滿目,投資人該如何挑選?謝富旭給了4個參考指標:
一、配息率至少高於大盤平均殖利率2至3個百分點。
目前大盤平均股息殖利率約為3.1%,ETF配息率至少要達到5.1%(低標),最好是6.1%(中標)以上,才有資格稱之為「高股息」。舉例來說,00940目前殖利率不到4%,就未達到高股息的標準。
第二、高股息ETF配息波動要在50%以內
謝富旭認為,配息有高有低實屬正常,但如果波動過大、超過50%就不太能接受。比如說,如果本來每季配1元,下一次突然變配0.45元,這樣對於要領息過生活、繳貸款、或是需要現金流的人來說,就不方便處理財務狀況。
第三、刻意挑選在股市大跌年發行的ETF
代表它們的持股成本相對很低,道理跟買股票要買便宜的道理一樣。因此,謝富旭會特別關注在2022年(當時大盤跌22.4%)及與2018年(當時大盤跌8.6%)的高股息ETF,例如:00918(大華優利高填息30)、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都是在2022年第四季募集,當時持股成本較低,容易有比較好的績效表現。
第四、鎖定淨值組成中「收益平準金」
若兩個平準金較高,表示ETF的股息收入豐碩,而且操作相當成功。以00919來說,收益平準金約有1.49元,資本平準金約4.8元/受益權單位,兩個加起來超過6元,在不考量ETF配息規範下,假設要求每年都配出2元,不僅殖利率可保持在10%上下,至少未來3年都能不用太擔心。
*(指股息收益)與「資本平準金」(已實現與未實現持股價差報酬利得)相對較高的ETF。
謝富旭透露,他自己現在張數最多的ETF正是00919,也會持續逢低買進,理由在於00919完全吻合他認為優質ETF的條件。不僅過去四季配息率穩定維持在10%、ETF的持股成本低廉,同時00919平準金充沛,顯示未來有足夠持續配息的能力。
另外,他還發現,00919 最新一波的成分股調整,新增了金融股的富邦金、國泰金,同時調降電子股的比重,引發市場討論。但謝富旭認為,美國若順利重啟降息循環,對壽險為主體的金控(國泰金、富邦金)是利多。

他進一步解釋,壽險公司持有龐大公債與公司債,降息將使債券價格上升,有利於投資績效。其次,新台幣兌美元從今年第3季開始轉升為貶,部分匯損可回沖,也有助於壽險型金控的淨值上升。整體而言,金融股股價過去1年多來遭到壓抑,也因此顯得便宜很多。因此在科技股估值普遍攀高的環境下,相對看好金融股未來的股價動能表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