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研究由美國緬因州的傑克遜實驗室(The Jackson Laboratory)神經科學團隊主導。早在 2022年,他們便從小鼠實驗中發現,攜帶「MTHFR677C>T」基因突變的小鼠,在僅6個月大時,就出現視網膜血管扭曲、動脈變窄與分支減少的異常情況。
研究指出,這些視網膜變化與大腦血管異常高度相關,因為視網膜本質上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延伸,與大腦共享相似的組織結構,等同於是大腦的「早期健康窗口」。
研究人員表示,大多數50歲以上的人幾乎每年都會進行視力檢查,一旦檢測發現視網膜血管出現扭曲或環狀變化,可能就是大腦血管開始出現不良變化的信號。這樣的發現,將成為早期診斷癡呆症的重要突破口。
進一步研究也發現,攜帶相同基因突變的小鼠,其大腦皮層血管數量明顯減少,導致腦部血流不足,再次印證了視網膜異常與腦部健康之間的直接關聯。
專家強調,癡呆症的發生與環境及遺傳因素都有關,單一檢測並不能完全確診,但若臨床醫師能透過眼科檢查及早發現高風險族群,便能安排更深入的檢測,甚至提前介入治療。
這項研究成果,為眼科與神經醫學搭起新的橋梁,未來若能納入常規視力檢查,將大幅提升癡呆症的早期預防可能性。
相關文章
餐飲業剩食為何寧願報廢?老闆無奈揭背後風險 折扣捐贈、給員工吃都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