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我有一種付出型的人格, 在付出的過程當中獲得成就感。」 髙伊玲說。

不是媽也似媽1/走過求子之路無緣當媽 高伊玲卻能領悟母親種種面貌

記者|鏡週刊

先試了再說 高伊玲

1978年2月14日生,曾任模特兒、電視節目主持人,曾以《世界真美麗》入圍第46、47屆金鐘獎行腳節目主持獎;以演出電影《我家的事》榮獲第20屆大阪亞洲影展藥師真珠獎、第27屆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髙伊玲(右)與藍葦華(左)在《我家的事》扮演四口之家的爸媽,讓人看到最平凡且真實的一面。(牽猴子提供)

身為家中的長女,高伊玲很清楚自己從小就被賦予額外的責任,只是她一直不那麼甘願,「在我自己的姑姑、甚至爸爸身上,都看到那種屬於長女、長子的責任。但我從來就只有被賦予兩個責任,一定要做好榜樣給弟弟、妹妹看。再來就是爸爸告訴我的,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當『桶箍』,要維持家人之間的那種親密。」

長女扛責任 更想要追求自我

高伊玲提到以前阿公、阿嬤還在,大家是親人;阿公、阿嬤走了以後,大家變親戚,「親戚跟親人是不一樣的。」高伊玲說爸爸那一輩,兄弟姊妹非常多,所以彼此之間感情都很好,「我們的這一輩,每一家最多生三個,就已經算很多了。我堂弟、叔叔他們就只有生一個,沒有其他的兄弟姊妹可以討論事情,只剩下我們這些姊姊跟底下的妹妹們。我就是要把大家的感情都維持好,有事情要可以互相商量,不能夠讓家裡人口少的,或者獨子、獨女的,覺得孤單沒有依靠。」

髙伊玲一度用了很長的時間, 想要遠離家庭賦予的責任, 然而在這過程中的累積與收穫, 卻成為她扛起責任時的力量。

只是成長過程中,高伊玲背負這些額外的責任,總覺得心有不甘,她很羨慕人家有很多哥哥、姊姊可以求救,「我沒有那個習慣。從小沒有被訓練該如何開口,跟別人要求協助,所以都要自己想辦法解決、承擔弟弟妹妹的問題。」在三十多歲後,她終於爆炸了,跟父親抗議,「從以前就要我幫弟弟、妹妹,可是都沒人可以幫我,我有困難時,誰能幫得到我?」

就是因為家裡給了這些承擔,讓她更想要追求自我,高伊玲就一腳跨入演藝圈,從模特兒、外景節目主持人開始,以忙碌的工作來逃避。後來又因為主持旅遊節目《世界正美麗》,名正言順三天兩頭往外跑、以浪跡天涯為己任。也許是這樣,現在回想起來,她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很乖的孩子,「其實占用了很多成長過程當中,妹妹們應該要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注。這也為何我長大、在媽媽過世以後,渴望負擔這個責任,覺得過去對妹妹不公平,內心想要補償。」

現在的髙伊玲是長女如母, 一方面是追憶逝去的母親, 一方面是彌補過往的缺憾。

化妝、髮型:葉曉菁/造型:Claire Woo/服裝提供:H&M、SHIATZY CHEN、Roger Vivier、TOD'S

相關文章

不是媽也似媽2/髙伊玲「攤牌」母愛大爆發 自承小孩不見得能招架

鏡大咖/不是媽也似媽 高伊玲

不是媽也似媽3/髙伊玲吃「高級零食」炸蜘蛛 竟想拿來對付挑食小孩

更新時間 2025.09.11 08:2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