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外媒「Live Science」報導,與鄰近的挪威、蘇格蘭、格陵蘭不同,冰島至今仍未出現蚊子族群。雖然南極洲也沒有蚊子,但那並不是一個國家,因此冰島被視為「全球唯一沒有蚊子國家」。
為什麼蚊子無法在冰島生存?科學家提出多種解釋。冰島地處北大西洋,四周被海洋包圍,天然阻隔讓蚊子難以自行飛抵。不過,也有學者證實,蚊子可能會搭乘飛機抵達,例如冰島大學榮譽教授吉斯拉森(Gísli Már Gíslason)就曾在飛機上捕捉到從格陵蘭帶來的蚊子。
即使偶有蚊子抵達,冰島環境依然不利牠們繁衍。蚊子的一生分為卵、幼蟲、蛹與成蟲四個階段,其中幼蟲必須在不結冰的水中才能發育。然而冰島的氣候特點就是「長冬」加上「春秋頻繁的凍結與解凍循環」,這會讓湖泊、池塘反覆結冰、融化,導致蚊子卵與幼蟲無法順利發展,最終死亡。
相較之下,加拿大北極地區的蚊子會以卵的休眠狀態度過寒冬;歐洲中部的蚊子則能在不結冰的水域或地洞中過冬。但冰島的氣候介於兩者之間,卻正好形成對蚊子最不利的條件。即使冰島境內有溫泉與地熱池,這些水域溫度過高、礦物質成分特殊,也不適合蚊子幼蟲生長。
專家指出,冰島目前沒有蚊子,但氣候變遷可能改變現狀。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助理教授瓊斯(Robert Jones)表示,隨著春秋氣溫回升,若出現更長時間的「不結冰積水」,蚊子族群就可能在冰島落地生根。
類似情況曾在夏威夷發生。當地原本同樣沒有蚊子,直到1826年歐美船隻意外帶來,隨即因溫暖氣候迅速擴散,如今甚至隨著氣候變遷侵入高海拔森林,嚴重影響生態。
不過專家也強調,即便未來冰島出現蚊子,熱帶病媒蚊(如伊蚊屬)要在當地定居的風險仍極低。這類蚊子需要熱帶或亞熱帶環境才可能傳播登革熱、屈公病等疾病。根據模型推估,即使到了2080年,北歐大部分地區仍不適合登革熱流行。
在全球蚊子肆虐的今天,冰島依然保持「無蚊淨土」的獨特地位,但這樣的「最後淨土」能否抵擋住氣候變遷的影響,仍有待觀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