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山大學將項研究發表在期刊《實驗動物》上。所謂的「2D:4D比值」是指食指與無名指的長度比例,過去在人類研究中已被視為胎兒期性荷爾蒙暴露的形態指標。
研究團隊對10隻雄鼠與9隻雌鼠進行實驗。他們設計專用壓克力測量板,將大鼠手指完全攤平,再以數位卡尺量測長度。結果顯示,雄鼠的食指顯著短於雌鼠,印證了與人類相同的性別差異。
而在進一步的性行為測試中,能在首次交配試驗中射精的雄鼠,其食指明顯比未能射精者更短。當研究人員依照食指長度將雄鼠分為「短食指組」與「長食指組」後,前者在性行為表現上全面勝出──不僅射精速度快、次數多,勃起功能也更佳。
研究人員強調,雖然此次實驗樣本數不大,但結果一致且具啟發性,顯示「手指比例」或許比外界想像的更能揭開性別差異與性取向的生物學基礎。
相關文章